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调查样本地区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现状,找出在岗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现阶段促进乡村医生教育的有关对策和建议,为提高乡村医生教育水平和促进乡村医生向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为主,结合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现场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东、中、西部地区各2个省,每省抽取2个县,每县抽取2个乡镇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的乡村医生进行现场理论测试;(2)访谈法:召集乡村医生讨论在岗培训和执业医师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3)文献研究,包括通过网络查找乡村医生教育相关数据;(4)统计学方法: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现况及培训意愿、测试情况和村民满意度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1、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本研究应收集1598份乡村医生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208份。2、被调查乡村医生基本情况:(1)平均年龄35.9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最大者为68岁;(2)中专及中专水平占65.6%,有11.6%乡村医生无专业学历;(3)79.2%的乡村医生未获得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4)57.6%的乡村医生无职称;(5)71.8%的被调查乡村医生年行医收入低于一万元,87.2%的乡村医生无养老保障;3、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现状:(1)年累计学时数:大于100学时的占9.4%,50-100学时数的占36.3%,小于50学时数的占54.3%。(2)培训地点:县级培训机构为60.6%,乡镇卫生院为28.6%;(3)培训内容:66.3%的乡村医生选择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4)培训方式:定期集中专题讲座和网络教育分别占53.4%和30.5%。(5)乡村医生现场测试结果:及格率为62.7%。从各部分考试内容得分比率来看,妇女儿童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部分和中医药基础部分得分率较低。4、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意愿调查结果:(1)84.4%的乡村医生认为非常需要培训:(2)51.5%和27.2%的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医学理论知识更新和获得学历;(3)49.5%的乡村医生认为能接受每年小于500元的培训费用;(3)50.7%的乡村医生认为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以50-100学时较为合适;(4)48.8%的乡村医生认为以临床脱产进修和临床指导为方式的实践技能培训是最佳培训方式;(5)分别有30.7%、25.1%的乡村医生认为最佳培训地点是县级医疗机构和县卫校;(6)57.6%的乡村医生认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是当前最需要培训的内容。(7)55.2%的乡村医生认为经费原因是影响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5、乡村医生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调查结果:(1)平均参加考试次数为0.32次,最多参加考试次数为8次;(2)考试难度大和没有经过针对性培训为乡村医生参加考试未通过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0.57%和39.92%;(3)学历不够(占52.11%)是乡村医生没有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主要原因。6、村民满意度调查结果:除技术水平和诊疗环境外,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满意度较高,尤其是服务的及时性、服务态度和服务价格。结论综上调研结果分析得出,目前我国乡村医生仍然面临着“专业素质低下、资质难获取、收入无保障、养老靠自己”的尴尬境地。实现卫生部《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困难,主要问题有:(1)乡村医生队伍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结构偏低、执业化程度低的现象;(2)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现状与乡村医生培训意愿存在差异;(3)培训收费是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积极性的主要因素;(4)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是决定培训效果的主要原因;(5)忽视对乡村医生进行全科医学理念的培养;(6)妇女儿童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中医药基础急需培训提高;(7)学历偏低是影响乡村医生向国家执业医师转化的主要因素;(8)缺乏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针对性培训是乡村医生向国家执业医师转化困难的重要因素;(9)乡村医生收入水平低、缺乏社会保障,不利于其向国家执业医师过渡。建议与对策:(1)探索在岗培训模式,使培训内容更实用化,培训形式更多样化,考核方式做到卷面考试与技能考试相结合;(2)推进学历教育,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的目标;(3)设立农村全科医学专业;(4)为乡村医生设立单独的“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制度,并制定相关政策;(5)由乡镇卫生院统一招聘乡村医生,逐步改善乡村医生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