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照条件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及调控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mx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太阳辐射不断下降已经成为限制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弱光成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逆境之一。本研究于2015-201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36°09′N,117°09′E)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选用夏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试验处理,即花粒期遮阴(开花-收获,S1)、穗期遮阴(拔节-开花,S2)、全生育期遮阴(出苗-收获,S3)、花粒期增光(开花-收获,L)和对照(大田自然光照,CK)。旨在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夏玉米碳、氮积累与分配特性和叶片蛋白表达的差异及植酶Q9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当前弱光气候条件下夏玉米栽培和育种技术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不同光照对夏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夏玉米产量表现为:L>CK>S2>S1>S3,与CK相比,ZD958的S3、S2、S1处理产量分别降低83.2%、41.4%和47.8%,DH605降低74.2%、33.4%和48.6%,L处理则增加8.5%。从产量构成因素上来看遮阴均使千粒重、穗粒数、公顷穗数降低,且变化趋势与产量相同;L处理的千粒重和穗粒数较对照增加5.5%和5.1%。
  2、遮阴对夏玉米碳、氮积累和分配特性的影响
  2.1光合特性
  遮阴导致夏玉米的光合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显著降低,叶片光合效率降低。在乳熟期,ZD958的S3、S2、S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较CK降低59.2%、31.7%和48.8%,DH605降低46.7%、14.0%和37.9%,S2处理在恢复光照后,与S3处理相比,提高了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但均恢复不到正常光照水平。
  2.2光合同化产物积累与分配
  遮阴导致夏玉米籽粒中13C同化物的分配量降低,且不同处理籽粒中13C光合同化产物分配量表现为:CK>S2>S1>S3。夏玉米开花后,茎、叶等营养器官13C同化物所占比例随生育进程不断下降,籽粒13C同化物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即遮阴显著削弱了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减少了籽粒中的同化产物的分配量,降低了产量。
  2.3氮素吸收与分配
  通过15N同位素标记表明,遮阴降低了植株氮素吸收量,且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分配量降低,郑单958品种的S3、S2、S1处理籽粒中15N积累量较对照分别降低60.0%、28.2%和50.5%,登海605品种分别降低70.0%、32.3%和51.4%,籽粒中15N积累量表现为:CK>S2>S1>S3。即遮阴导致夏玉米氮素积累量减少,改变了不同器官中氮素的分配,降低了籽粒中氮素含量,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3、不同光照对夏玉米叶片差异蛋白组学的影响
  借助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玉米叶片中成功鉴定3958个蛋白质,其数量显著高于以双向电泳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一共鉴定出349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它们主要参与光合作用、胁迫防御、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花后光照强度的改变对光合作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合成和折叠、非生物胁迫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夏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减少,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在分子水平上解释了产量降低的原因。本结果不仅为夏玉米叶片响应弱光胁迫及其高光效光合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而且为今后玉米分子改良及抗逆育种提供了线索。
  4、植酶Q9对弱光胁迫下夏玉米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外源喷施植酶Q9减轻了弱光胁迫对夏玉米的危害,缓解弱光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的下降幅度,有助于提高光合效率,最终提高夏玉米产量。与各喷施清水的遮阴处理相比较,喷施植酶Q9后的S3、S2、S1处理两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加26.3%、11.7%和12.3‰可见,外源喷施植酶Q9能够有效地缓解弱光胁迫对夏玉米的危害,提高了夏玉米叶片的光合效率和光合作用的绿叶表面积,增加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夏玉米产量。
其他文献
肌原纤维蛋白在肌肉蛋白含量中占比最高,因此决定着肌肉制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感官品质,直接影响肌肉制品的加工适性和贮藏期。蛋白改性修饰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磷酸化修饰被证实是一种可靠地蛋白功能改善方法。没食子酸和绿原酸是一种天然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多作用,如抗氧化、消炎等,由于多酚类化合物可以与蛋白结合,改变蛋白结构进而影响蛋白功能特性,因而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肉制品中具有很好地前景。为给多
学位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水稻年种植面积1.5亿hm2。我国水稻栽培面积0.3亿hm2,其中50%种植杂交水稻,每年需制种15万hm2左右。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为提高异交结实率,往往需要喷施激素和割叶。大量喷施激素,既增加成本高,又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加重了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割叶既增加劳动力又耗费时间,还对植株造成损伤。因此筛选出对激素高敏感性的种质资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从而为
学位
营养液作用于植株根系养分环境,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发育,是LED植物工厂中脱毒原原种生产的关键核心之一。营养液管理要考虑配方、浓度和栽培等因素,由于马铃薯植株在生长的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不同,所以应根据各时期的养分需求进行不同营养液的浇灌。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提高脱毒原原种繁育是提高马铃薯生产的关键环节。  本文以马铃薯‘转心乌’为试验材料,采用蛭石为栽培基质,移栽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在不同时期
学位
倒伏是限制水稻产量的因素之一,故而挖掘抗倒伏优异等位基因是栽培稻发展及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条件。因此,本研究旨在进行茎形态组分与抗倒伏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了水稻茎部形态结构以及其与抗倒伏的关系。实验材料共计521份,其中401份来自中国,120份来自越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来自中国和越南不同地区的521个品种被广泛用作育种的亲本。所有材料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南京)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收
学位
合理密植是通过塑造高光效冠层来增产增效的主要栽培措施之一。而铃叶系统数量及空间分布是影响棉花冠层结构的主体,合理密植有优化铃叶系统源库关系的潜力;铃叶系统是棉花产量形成及源库关系的基本单位。研究棉花种植密度对铃叶系统光合特性及源库关系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密植增产增效的生物学原理,可为棉花密植增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基于此目的本文研究了棉花铃叶系统光合与铃重、单叶光合、群体光合之间的关系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引起玉米结实性降低造成减产的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因此,研究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性,筛选出耐热的玉米自交系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38个玉米自交系在泰安2016、2017年进行花期套网袋授粉,结合玉米自交系自然开放授粉,研究玉米自交系授粉结实率的差异,通过套袋和自然开放授粉来区分花丝引起的不育,还是花粉引起的不育,建立玉米自交系耐热性标准,并筛选出一些耐热的玉米自交系,
出苗率与出苗速率是影响植株成苗、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判断种子质量,幼苗活力的要素。本研究期望通过关联分析的方法检测与玉米出苗速率关联的分子标记,挖掘与玉米出苗速率相关的功能位点,为培育出具有出苗快、出苗整齐度高和耐深播特性的玉米新品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取得结果如下:  1.研究明确了玉米自交系出苗速率相关指标的关系。不同播深下玉米自交系出苗时间与初始出苗时间显著正相关,与中胚轴
玉米是世界三大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粮饲兼用,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呈递增趋势。柱头,又称花丝,是玉米重要的生殖器官,花丝的正常发育与玉米产量直接相关。研究花丝发育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可为深入开展玉米性别决定的遗传机理等研究提供参考,深化人们对花器官发育的理解,同时对玉米杂交种的繁育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L5895突变体是D378自交系中发
学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生产上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以及受各种极端天气因素的影响,玉米倒伏呈增加趋势,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主要因素。然而,玉米的抗倒伏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为深入研究玉米抗倒伏性的遗传规律,从而为抗倒伏遗传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多年不同生态地区的玉米自交系田间表型筛选鉴定,茎秆表皮穿刺强度
学位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由于水稻密植以及高施氮肥的影响,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成为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但由于抗性资源缺乏、病原致病性及植物抗病性研究滞后,限制了水稻纹枯病的抗性育种。因此,解析水稻与纹枯病菌的互作机制并挖掘纹枯病抗性基因对纹枯病抗性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