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的污名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puco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名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形状,蒙受污名者遭遇社会隔离和敌意,逐渐丧失社会信誉和价值。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网络的普及,这一现象从真实社会逐渐蔓延到虚拟空间,并因网络传播的特性日渐扩大化。各式各样的群体被贴上贬抑性标签,蒙受污名对待。污名自身的特质,对个体和对群体认同的影响,以及污名化现象与媒介传播的相关性,决定了有关污名的研究需要牵涉到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各项理论资源。目前,学界关于污名化现象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都是从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视角出发,传播学范畴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某一特定群体的层面,其中部分概括性地默认真实社会和大众媒介作为污名传播环境。本文立足于网络传播,分析网络传播特性对污名化现象的影响,包括网络传播中污名化现象产生的众多原因,以及传播环境的改变为污名化现象带来的各项变化和新特点。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论文对网络传播中的污名化现象进行了简述,并从各式的污名现象和群体入手,从实施者和承受者、传播效果、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网络传播中污名化现象的各项特点。其次,论文对网络传播中污名化现象的产生动因研究,遵循污名化影响从轻到重这一脉络,逐条列举。其中有对各学科经典理论的借鉴,也有相关的案例分析,案例来源于近年来在网络空间备受关注的素材,对研究起到辅助作用。最后,论文对污名化现象反作用于网络传播的后果进行分析,从信息控制、公众探隐心理、污名化套语角度对污名化现象带来的价值和负面影响逐一阐述。污名研究素来就有着多种研究传统和研究视域,近年来逐渐显现学科整合研究的趋势,有关污名的研究需要多方面的理论解释,然而过往的污名研究凝练出来的、与污名相关的理论相对而言却是很少的。另一方面,污名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污名研究只能尽力追上污名化现象的发展,对其进行解释,却无法超越它,实现提前预估和评判,这是本论文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难点。
其他文献
前言 IR状态作为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脂代谢异常、中心性肥胖等多种病理状态的共同危险因素,近年来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它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量越来越大,对信息的处理工作越来越重要。90年代初才起步的数据仓库(DW)技术采用全新的数据组织方式,对大量的
幸福,可以说是人类必然要选择的终极的价值目的,也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确证。然而,对于什么是幸福却是一个不论平民还是哲人都感到万分头疼的哲学命题,因此,可以说幸福是一个亘古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是
自人类文明伊始,道德就与人类如影随形。它整肃生活的和谐有序;呵护生命静静的流淌;牵引着生命走向最终目标——幸福。而道德教育以对理想人格、德行的培养成就人类生活由理想走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1Cr1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单道次高温压缩试验,研究其在850~1200℃,0.005~2.5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并基于Arrhenius双曲正弦模型和试验数据,
结合中国兵器华锦集团储运工程项目,对原油长输管道中泵站的串联泵和并联泵输油工艺进行了综合比较,优化出串联泵输油工艺方案,并对串联输油泵系统的压力调节、安全保护系统
介绍了有机磷阻燃剂的种类,应用及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有机磷阻燃剂的发展方向。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对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2012年医院对护理人员实施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前后20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技巧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理论为基础,对新加坡华文主流媒体《联合早报》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进行解读,目的在于探讨新加坡华文媒体所代表的华人社团如何表征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