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名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形状,蒙受污名者遭遇社会隔离和敌意,逐渐丧失社会信誉和价值。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网络的普及,这一现象从真实社会逐渐蔓延到虚拟空间,并因网络传播的特性日渐扩大化。各式各样的群体被贴上贬抑性标签,蒙受污名对待。污名自身的特质,对个体和对群体认同的影响,以及污名化现象与媒介传播的相关性,决定了有关污名的研究需要牵涉到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各项理论资源。目前,学界关于污名化现象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都是从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视角出发,传播学范畴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某一特定群体的层面,其中部分概括性地默认真实社会和大众媒介作为污名传播环境。本文立足于网络传播,分析网络传播特性对污名化现象的影响,包括网络传播中污名化现象产生的众多原因,以及传播环境的改变为污名化现象带来的各项变化和新特点。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论文对网络传播中的污名化现象进行了简述,并从各式的污名现象和群体入手,从实施者和承受者、传播效果、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网络传播中污名化现象的各项特点。其次,论文对网络传播中污名化现象的产生动因研究,遵循污名化影响从轻到重这一脉络,逐条列举。其中有对各学科经典理论的借鉴,也有相关的案例分析,案例来源于近年来在网络空间备受关注的素材,对研究起到辅助作用。最后,论文对污名化现象反作用于网络传播的后果进行分析,从信息控制、公众探隐心理、污名化套语角度对污名化现象带来的价值和负面影响逐一阐述。污名研究素来就有着多种研究传统和研究视域,近年来逐渐显现学科整合研究的趋势,有关污名的研究需要多方面的理论解释,然而过往的污名研究凝练出来的、与污名相关的理论相对而言却是很少的。另一方面,污名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污名研究只能尽力追上污名化现象的发展,对其进行解释,却无法超越它,实现提前预估和评判,这是本论文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