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晕颗粒治疗三焦郁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止晕颗粒与西药盐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两药以及联合用药对于三焦郁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分析总结残余头晕症状的有效治疗策略。
  方法:选取2018年06月-2019年01月期间就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经仪器复位后遗留残余头晕、中医辨证为“三焦郁阻证”的120例门诊患者。根据中药止晕颗粒、西药敏使朗用或者不用,采用2×2析因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30例:A中药加西药组,同时服用止晕颗粒和倍他司汀片;B中药组,服用止晕颗粒,2次/日;C西药组,口服倍他司汀片,12mg,3次/日;D安慰剂组(两药均不用,用安慰剂),2次/日;每组疗程20天。通过应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和中医证候评分表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0天、20天分别进行积分评定,比较各组组间与组内积分的变化以评价其疗效。并随访1月后复发率。
  结果:
  (1)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干预效应:治疗后10天、20天,中药与西药在DHI总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上均有交互作用,两药联合优于单独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各组间及组内对于DH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指标在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均有交互作用。
  (3)各组组内多重比较:随着时间递推,A、B两组的DH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情绪评分上治疗后10天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0天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对于其他各指标的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D组在情绪评分上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其他各指标的评分治疗后10天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天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各组组间多重比较:对于DHI总分、DHI功能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不同干预时间下,各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显著次序为A组>B组>C组>D组。对于DHI躯体评分,不同时间干预下,A组优于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B与C组疗效相当,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DHI情绪评分,A组与B组、C与的D组疗效相当,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显著次序为A组=B组>C组=D组。
  (5)最终有效率:A与B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显著次序为A组=B组>C组>D组。
  (6)复发率比较:治疗后1月四组间复发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止晕颗粒治疗三焦郁阻型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优于敏使朗,且两药有交互作用,合用效果最佳,优于单一用药,且均优于安慰剂组。
  (2)残余头晕患者情绪障碍明显,止晕颗粒对于情绪的改善优于敏使朗和安慰剂组。
  (3)止晕颗粒与敏使朗单一用药以及两者合用对于BPPV复位后1月的复发率相比无明显差别。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Ⅲ-Ⅳ期胃癌患者病历,回顾性分析影响Ⅲ-Ⅳ期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Ⅲ-Ⅳ期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  方法:搜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消化内科的Ⅲ-Ⅳ期胃癌患者住院病历,回访患者生存情况,最终纳入236例Ⅲ期、210例Ⅳ胃癌患者病历。根据临床治疗中有无中药干预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Ⅲ期胃癌
学位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方对缺氧-葡萄糖剥夺(OGD)诱导H9c2细胞自噬的干预作用,探讨其调控自噬对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制备OGD诱导的H9c2细胞自噬模型,确定模型成立的干预条件。  2各实验对照组(等体积完全培养基)在普通培养箱中培养,雷帕霉素组和温阳益气方组分别在给予含药培养基干预24h后,与模型组一样更换为等体积无血清无糖培养基,移至缺氧培养箱中培养6h。  3CCK-8分析
学位
目的:通过设置对照(人工周期疗法),从FSH、FSH/LH、E2、AMH的水平、临床妊娠率、中医证候等临床指标进行客观分析,观察二紫方治疗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二紫方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筛选符合要求的肾虚型DOR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二紫方)37例和对照组(人工周期)37例。治疗组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二紫方,对照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导师自拟方-理脾消积汤治疗慢性胃炎伴胃息肉(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导师诊治该病的理、法、方、药的特点,为治疗慢性胃炎伴胃息肉(脾虚证)提供临床依据和新的诊疗思路。  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6例,患者所服方剂均为导师在理脾消积汤基础上,经辨证加减而成的中药煎剂,日1剂,早、午饭后2小时温服,疗程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胃镜下息肉最
学位
研究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醒脑方治疗湿阻中焦,清阳不升型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证属湿阻中焦、清阳不升的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收集每个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民族、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婚姻状况等)、病史资料及各项生化指
目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HIV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导致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引起全身性多发性疾病的免疫系统传染性疾病。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正逐渐成为HI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MSM人群对HIV传染途径的认知不足,其正在成为A
学位
目的:  本课题通过观察益气通脉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为其在临床中的运用给予科学的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满足试验标准的7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营养神经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方。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0天,且都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水平评分、日
目的:临床研究加味四妙散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ys-c)、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Q)数值的变化,分析加味四妙散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病人中确诊为湿热瘀阻型CUAN的患者6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犀角地黄汤对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疗效、肾脏保护作用及对血清Gd-IgA1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发单纯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患者82例,中医辨证符合血热妄行证。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犀角地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两组均用药8周,对比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加味虎七散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远期和近期疗效,初步研究加味虎七散联合TP方案对比单纯TP方案的疗效差异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及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将符合标准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