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生活质量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家层面来看,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对“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秉承和彰显,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对生活质量的理解和界定出发,着力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要强调生活质量的提升?第二,从生活质量评价状况来看当前和谐社会构建中存在哪些弊端和问题?第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如何推动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生活质量提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意义,在这一部分里,着力探讨生活质量提升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怎样的理论联系,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又对生活质量提升有着怎样的诉求。从理论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活质量提升与和谐社会构建都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理念的高度契合。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谐社会同样以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标,而生活质量恰恰是衡量这个目标的有效尺度。从实践上讲,生活质量提升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实践上的一致性,表现在生活质量反映和谐社会六个方面和谐程度,生活质量提升是现阶段社会和谐的基础和目标,生活质量提升促进人的发展和人类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提升与和谐社会构建都是对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回应。无论从GDP不是唯一标准来看,还是从生活质量作为社会发展评价尺度的优越性来看,生活质量提升都是一种合理的问题解决之道。第二个问题,生活质量评价现状。以山东省为例,2002年到2008年主客观生活质量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客观生活质量呈现加速提升的态势,但是经济生活质量波动频繁;生存环境质量、文化生活质量、社会生活质量在特定年份水平下降;客观生活质量提升速度缓慢;客观生活质量年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失业率出现攀升势头、产业发展不均衡;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教育水平在整体提升中有倒退、农村社会保障投入水平较低:政策对客观生活质量的促进效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以及其他客观生活质量呈现出来的年度特征共同造成了客观生活质量领域里的突出问题。2.主观幸福感存在年度差异;目标价值指数、心态平衡指数、成长进步指数2003年降至最低点;人际适应指数、心理健康指数、社会信心指数水平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主观幸福感呈现出的年度特征,即2003年主观幸福感降到最低水平;2006年主观幸福感达到最高水平;2007年主观幸福感小幅下降;2008年主观幸福感小幅回升。几个重要的具体幸福指数表现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社会不公造成人际适应较差;社会变革的负效应、社会不公造成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权力失范、基层政府公信力下降、社会不公造成社会信心不足等。3.主观幸福感与客观生活质量发展态势差异非常大,客观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并未带来主观幸福感的同步提升,以主观幸福感为代表的主观生活质量在纵向研究的七年间,保持平稳水平,没有明显的上升或者下降,且二者发展趋势上表现出来的差距越来越大。本文分别从经济、政治、社会、心理以及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第三个问题,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寻求生活质量的提升。公平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生活质量评价暴露出的问题与公平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平问题是隐藏在这些具体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影响着社会和谐的方方面面。与发达国家种种不公平相比,我国以公平为视角提升生活质量的优势恰恰在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以公平为指导,以公平为特征,和谐的社会关系使公平成为可能,也使从公平的视角提升生活质量成为必然选择。此外,发展是解决所有生活质量问题的关键,在发展中寻求生活质量问题的解决,就是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就是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促进。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发展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理念的回归。公平和发展是根本问题,只有解决了根本问题,才能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因此,以公平的视角和发展的理念提升生活质量是必然选择。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二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规范研究方法。以二次分析的方法对已有的生活质量原始数据进行再分析。以山东省2002年到2008年七年为例,探讨主客观生活质量状况。以规范研究方法探讨生活质量提升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探讨生活质量提升的公平视角和发展视角。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现有对和谐社会的理论探讨,大多集中在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构建中到底存在哪些影响和制约因素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从生活质量研究看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欠缺。本研究从分析居民生活质量状况入手,探究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一种新的理性分析思路。其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研究技术,遵循科学的研究程序,从生活质量入手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所面临的一些突出现实问题进行探索、描述与解释,探讨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对一些问题的基本特征给予精确的描述,解释与和谐社会有关的一些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的各种数量关系,是为理论创新提供实证材料,为公共决策提供实证依据。并且,对实证方法的运用,可以弥补和谐社会研究中定量研究不足的现状。再次,学界对生活质量的关注由来已久,对如何提升生活质量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讨论,对以公平和发展促进生活质量提升更加缺乏应有的重视。本研究在对如何提升生活质量这个问题求解的过程中,论证以公平和发展促进生活质量提升的理论可行性与现实可操作性,是探讨生活质量与公平和发展两个领域有机联系的尝试,是对如何提升生活质量问题新思路的有益探索。“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生活质量问题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生活质量既是对一个社会中民众总体生活水平的综合描述,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生活质量不仅具有社会发展评价的作用,而且是一个关于幸福的课题。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迈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但感到幸福却越来越困难。本研究提出以公平和发展促进生活质量提升,通过提高社会公平程度、通过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研究。本文尝试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大多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都把问题的焦点放在了“什么是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上。本研究着眼于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存在哪些影响和制约和谐社会构建的因素。以生活质量的角度作为探讨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入点,来看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是对和谐社会构建理论及其研究视角的突破;第二,把生活质量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意义上,看待生活质量问题和生活质量提升,并且系统探讨生活质量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使生活质量本身确定了理论方向和定位,是在生活质量理论领域里的突破;第三,将生活质量领域暴露出的问题归结为公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提出以公平和发展促进生活质量提升的视角是崭新的。通过与国外比较,找到我国以公平提升生活质量的优势;将发展视为解决所有生活质量问题的关键,在发展中提升生活质量,提出发展应当以生活质量为导向是具有开创性的。
其他文献
学生的能力,是学生在高新技术、知识经济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适应职场需要的必备因素。学生能力的获得,除了后期的职场历练,前期的个人学校学习是最有效的途径。对
本文阐述了著名的美国跨国公司杜邦的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了其发展战略的成功与不足,提出:中国企业应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
随着金融全球化、信息化、自由化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严重威胁,而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筹资显得更为重要。资金筹集是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对企业长期筹资方式进行了对比,并就
<正>秘书一般承担三大功能:一是辅助管理功能,即辅助领导进行决策和实施综合管理,充当领导的智囊团;二是行政执行功能,即协助领导处理事务——办文、办会、办事;三是技术操作
目的探寻颈型颈椎病治疗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00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先经络刮痧后走罐,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
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推动下,国际上影视产品的出口贸易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美国处于主导地位,英、法、德、
人工成本是国家惯用的劳动工资管理指标,也是重要的投入产出指标,是企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指标。人工成本分析是采用特定指标对企业的人工成本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
文章通过对传统市场调研与网上市场调研多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来论证网上市场调研具有传统市场调研不可比拟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