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国民政府财政经济研究(1926-1937)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2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从兴师北伐开始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1926-1937年)蒋介石在财政、金融、经济领域的思想及其实践。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蒋介石在规划设计财政制度、建立运作财经机构、制订实施经济政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梳理和展现其财经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脉络,以求更全面、客观地评价蒋介石在民国史、近代中国经济史上的地位。  本文聚焦于北伐军费与国家财政、中央银行建立与发展、1935年法币改革、中国农民银行的创立与运作、战前国家经济建设、农村土地改革等主题,共分六章展开论述。在财政金融方面,蒋介石注重维护国家财政机构的权威,力主加强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强调币制的统一和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蒋介石倾向于优先发展国防工业、重视资源的开发和重工业发展;此外,蒋介石还较为关注内地和农村的发展,在处理土地问题上主张调和业佃关系。  全面抗战爆发前,蒋介石曾在国民政府财经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蒋介石曾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财政统一、金融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蒋介石许多干涉财政事务的做法,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战前国民政府财政经济的健康发展。蒋介石在法币改革、经济建设、土地改革等问题上的许多政策主张,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通常偏于理想化,往往精于设计而疏于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
其他文献
间作是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的种植模式。随着我国耕作制度的变革、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苜蓿在间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综述了我国不同生态区域的苜蓿主要
基佐是近代欧洲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史学思想形成之时正值19世纪初欧洲文化的嬗变和转型期。那个时代,启蒙理性受到反思和检讨,历史主义逐渐成为历史科学的重要血脉。基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