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性(animacy)是指人们区分生命性刺激和非生命性刺激,或者是指生命性刺激所具有的而非生命性刺激不具有的特征。生命性属于人脑认知活动当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社会认知、语言加工、注意以及记忆有着重要影响。生命性刺激主要包括人和动物。以往的研究发现个体对于动物存在注意偏向,即动物能更多的捕获被试的注意,被试能对动物进行优先加工。动物也分为两种类型:具有威胁性的动物、不具有威胁性的动物,以往的很多研究都表明具有威胁性的动物(如蛇、蜘蛛)能更多的捕获被试的注意,被试能对这些具有威胁性的动物优先加工。而对不具有威胁性的动物是否具有注意偏向尚未有人探讨。因此本研究将使用眼动追踪技术,通过三个实验来探究个体对不具有威胁性的生命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在本研究中所探讨的生命性刺激为不具有威胁性的动物,为使论文更加简洁,后文在实验中将不具有威胁性的生命性刺激统一表述为生命性刺激,不具有威胁性的非生命性刺激统一表述为非生命性刺激。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个体对生命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对生命性刺激的自动化加工属性以及对生命性刺激注意偏向的机制。实验一,采用视觉搜索任务,通过对图片不同知觉特征(高或低)的操作,探讨在不同知觉特征下,个体是否会对生命性刺激产生注意偏向。实验二引入认知负载范式,进一步探讨对生命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否受到认知资源的调节,被试在加工一项任务时,作为非目标刺激的生命性刺激能否被自动化加工,进一步来探讨对生命性刺激注意偏向的自动化加工属性。实验三在前两个实验的基础上研究导致个体对生命性刺激产生注意偏向的原因,运用点探测探讨个体对生命性刺激注意偏向产生的机制,即是注意定向加速还是注意解除困难,抑或者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对生命性刺激注意偏向的产生。通过上述三个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相对于非生命性刺激,被试对生命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即生命性刺激能更多的捕获被试的注意。第二,相对于非生命性刺激,在认知负载量大或认知负载量小条件下,被试对生命性刺激都存在注意偏向,生命性刺激在不同认知负载量条件下都有着加工优先性。第三,相对于非生命性刺激,被试对生命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机制是注意定向加速与注意解除困难共同所致。生命性刺激可以更快的捕获并且维持被试的注意,被试一旦被生命性刺激捕获,就很难从生命刺激上解除,从而引起对生命性刺激的注意偏向。
其他文献
余家菊是中国近现代的一位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他的了解不多。师范教育思想是余家菊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师范教育
我国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初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步相对较早,但在文革的影响下,一度停滞不前,直到文革后才得以恢复。此后的十年中,在国家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大力推动下,我国
目的: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血管植入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可以加速移植神经的再血管化,使移植神经内的变性崩解轴索和髓鞘碎屑能得以较快的清除,为神经
盛世盛会,盛情山西;表里山河,青春洋溢!$$8月8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盛大开幕,“逐梦新时代”的铿锵足音从三晋大地发出,让全中国、全世界看到了新一代华夏青年的豪
报纸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也成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常态。林业技术创新作为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直观体现,对于环境的改善、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利用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优势,广泛应用到了集约化养猪生产之中。与此同时,伴随着与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技术的完整措施,即:精液冷冻保存技术,XY精子分离技术,腹腔镜
分析高校本科毕业生考研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冲突,特别是时间冲突、内容冲突和要求冲突等相关内容,并结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提出应对的策略和模式,为高校面对类似问题提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发挥国际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构建国际交往桥梁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服务于我国外交,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留学生教育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促成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在长期发展中所沉淀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规章制度和校园环境等物质与精神成果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