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旅行社在使旅游资源从潜在的旅游吸引物转变为旅游市场可供给商品这一过程中,串起了旅游业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有效地增加了旅游供给,从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来,我国旅行社无论是在数量规模上还是在质量效益上,都发展迅速。截至到2004年年底,我国旅行社共有1533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共有1472家,同比增长7.92%;国内旅行社共有13876家,15.59%;旅行社营业总收入达1017.82亿元,同比增长55.92%。其中旅游业务营业收入971.83亿元,同比增长56.74%,旅游业务毛利润为59.5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24.62万人,外汇结汇6.51亿美元,同比增长89.22%;全年促销费支出4.42亿元,同比增长18.83%。但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成熟,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不断被激活的各个利益主体的进入以及实际存在的大量的旅行社部门承包现象,旅行社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下降,我国的旅行社不仅资产规模偏小,而且与国外旅行社业相比,在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管理方式、营销网络、技术手段和产品开发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不断降低,进入了微利运行状态。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04年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通报》,中国百强国际旅行社数量仅占国际旅行社总数的6.79%,但是其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却占到了国际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总收入的49.36%;百强国内社数量占国内旅行社总数的0.72%,但其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却占到了百强国内社16.75%。这说明我国旅行社业中大多数国际社和国内社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从盈利能力上看,都处于劣势。旅行社业的这种“小、弱、散、差”的局面,归根结底海狮行业内部资产存量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必须使现有存量资产通过市场的运作实现在产业内的合理分布与配置,打造一批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大型旅行社,从根本上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