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海铁路是民国黑龙江省政府及民众完全自主筹集资金、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设的一条民族自建铁路。该路南端起自哈尔滨松花江北岸的马家船口,途径呼兰、康金井、石人城、绥化、兴隆镇等地,一路向北终到黑龙江省腹地的海伦。关于修建呼海铁路的动议自清末就早已有之。二十世纪伊始,面对沙俄通过中东路攫取东北财富、控制东北经济命脉、意图将东北地区殖民化的严峻形势,为了与列强争夺利权、维护民族独立及领土完整,黑龙江的官员及民众提出了修筑一条由哈尔滨江北马家船口经呼兰、绥化、海伦向北直达瑷珲(今黑河)的铁路的计划,但囿于线路过于漫长、且筹款困难而未能成行。此后,黑龙江省议会又通过了先修筑由马家船口至海伦间一段铁路的决议,但由于筹款仍旧困难以及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该路修建不了了之。此后十数年间,在经历了被俄国逼迫签订俄亚合同以及被俄商谢吉斯兄弟蒙骗等坎坷和风波后,黑龙江省官民决心不假外国资本自行筹建呼海铁路。1925年8月,呼海铁路终于开始动工建设,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施工后,于1927年12月全线通车。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研究、介绍呼海铁路的建设背景、施工过程以及对铁路沿线地区的影响。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呼海铁路的建设背景。呼海铁路之所以能够最终开工敷设,主要是由于黑龙江省政府及民众对于修建此路的强烈意愿,此种意愿一是为了抵抗列强对东北的经济侵略,二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沿途民众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此外还要仰赖东北地区在此前二十余年的铁路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相关专业人才。另外,吴俊升等政府官员的支持和推动也给呼海铁路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本文的第二部分是呼海铁路的建设过程。为了筹建呼海铁路,黑龙江省政府先后成立了呼海铁路总公司和呼海铁路工程局两大管理和运营机构,前者负责筹措资金,后者则主管具体施工事宜。本文的第三部分是呼海铁路建成后的影响。呼海铁路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中东铁路的经济利益,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此外,呼海铁路的通车对于加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治安、边防,以及救助关内流民灾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