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运用温阳通络综合疗法,以温经暖宫汤:汤药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及药渣热敷联合治疗寒湿瘀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观察对患者慢性盆腔疼痛、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相关观察指标的影响,客观评价温阳通络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为今后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瘀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运用温阳通络综合疗法的治疗组和应用少腹逐瘀颗粒配合康妇消炎栓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分别连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近期止痛疗效、中医证候、体征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妇科B超变化,并随访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以评价温阳通络综合疗法治疗寒湿瘀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病程、病情程度及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VAS评分、相关观察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综合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疗效(96.7%)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个月内,治疗组的复发率为6.7%,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小腹疼痛、带下量多、经期错后、形寒肢冷、大便溏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值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高切全血粘度和HCT,其他6个实验室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B超检查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综合疗法治疗寒湿瘀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慢性盆腔疼痛、相关观察指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