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苷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活性的影响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药栀子有效成分栀子苷的不同剂量对大鼠肝毒性的影响;研究栀子苷对大鼠肝微粒体中CYP1A2、CYP2E1和CYP3A2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从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方向上阐明一些栀子苷肝保护和肝毒性作用的分子机理,确定影响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亚型,并对其进行定量研究。  方法: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栀子苷药物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双蒸水、药物组分别给予62.5,125,250mg/kg的栀子苷水溶液,各组动物连续灌胃3d,禁食24h后,第4天大鼠股动脉取血后断头处死。检测血清ALT,AST,TBIL。肝脏称重,计算肝脏指数,肝脏指数=肝重/体重×100%。取肝脏组织固定于10%的甲醛中,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观察。制备肝微粒体-80℃备用,采用酶和底物体外孵育的办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特异性产物的绝对定量来比较各处理组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活性,以确定栀子苷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影响。  结果:对大鼠生存状态、肝脏指数、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的比较,栀子苷大剂量组比小、中剂量组的大鼠生存状态差;栀子苷小、中、大剂量组大鼠肝指数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栀子苷各剂量组肝指数较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功能测定结果显示,栀子苷大剂量组ALT、AST、TBI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栀子苷小、中剂量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损伤严重;经对CYP1A2、CYP2E1和CYP3A2酶的活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确认栀子苷不同剂量组对这三种亚型酶存在不同的影响。  结论:从大鼠生存状态、肝脏指数、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方面,提示栀子苷对大鼠的肝脏存在双重作用,作用的结果是小剂量能保护肝脏,大剂量能使动物肝脏产生毒性;从CYP1A2、CYP2E1和CYP3A2酶的活性变化方面,栀子苷小剂量对三个亚型酶都呈诱导作用,栀子苷大剂量对三个同工酶都呈抑制作用,提示栀子苷小剂量组是起肝保护作用,栀子苷大剂量组可能代谢减慢而蓄积,引起肝脏毒性。
其他文献
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转变以往传统的单一地进教材进课堂的灌输式教育思路,积极探索网络新载体优势,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路径,去实现大学生
道德教育应当指向个体的生存并促使个体人格的完善发展.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道德和德育的错误认知导致德育实践的严重偏离.教育工作者忽视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导致道德教
道德判断力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话题.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道德冲突事件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行为因素,为解决高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的形成与发展,给道德示范教育造成了冲击,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时期道德示范环境的新变化,现代道德示范教育需
缺血后处理是近期发现的一种基于内源性保护策略的新干预措施,它是在缺血后给予一系列重复的间隔缺血再灌循环的处理手段,目前虽然在整体和离体的模型上都验证了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但是关于脑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尤其是缺糖和缺氧两大因素在再灌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尚不明确。有研究提示对兴奋性递质谷氨酸的调节可能是后处理的保护机制之一。而星型胶质细胞通过GLT-1转运体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代
底线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成长发展最基础性的道德教育工作,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与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平台等不同侧面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形成,引领着学生思想品德修
光辉在展厅,归宿在垃圾站?在当代艺术的任何国际性大展中,装置和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先锋艺术往往是展览的亮点,是闪光灯汇聚的对象,装置艺术家也总能够获得比画家更多的麦
目的: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模型,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给予适量板党多糖,观察大鼠全身及局部状况和RAW2
在剖析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缺乏诚信及感恩意识、综合能力不高、就业观念不合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培育积极心理资本对贫困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探讨培育贫困大学
古方沙参麦冬汤源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白扁豆、桑叶和甘草7种药味组成,其中北沙参和麦冬为君药,玉竹和天花粉为臣,白扁豆和桑叶为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