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中华,造新文学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yp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针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决定性因素的研究,提出了科学理性决定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本文共分四部分。上篇梳理了科学理性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脉络。首先,第一章由广义科学的内涵入手,界定科学理性中的“科学”为人文科学,进而由科学与理性的关系论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体就是科学理性。第二章整理了科学理性在中国的发展脉络,梳理了由康有为到严复、谭嗣同、章太炎直至胡适在科学理性在中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第三章详细解析了胡适科学理性的建构过程和影响因素,既注意到传统文化对胡适科学理性建构的影响,同时又注意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篇重点论述了科学理性对现代中国文学观念的影响,以“历史”、“进化”为主要指导思想,以怀疑后的假设为主要来源,以材料为基础的“求真”为根本精神,以归纳、演绎为主要方法分别从科学理性指导下强调客观实在性、求真尚实性、归纳演绎、因循与创新四个方面梳理了科学理性对现代中国文学观念的影响。下篇主要论述了科学理性对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的推动。首先提出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突破点”的概念,通过比较作为“突破点”的《文学改良刍议》出现前后中国现代文学的变化,明确《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和胡适的科学理性在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分别论述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文学本文和文学格局的具体变化。结语部分梳理了自五四以来至1930年中国文学史中的胡适及其科学理性,以期从史的角度看出“突破点”之后的时间里,胡适和科学理性是怎样逐步走入文学史中去的。本论文的学术目标和创新点在于:一、以科学理性的发展脉络为基础,梳理胡适科学理性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影响,有理有据,客观详实的描绘科学理性之所以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决定性因素的理论储备和现实意义;二、以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突破点”概念,认为在整个转型中较为漫长的积累期后有一个明显的、起着决定性意义的标志点,这个标志点前后中国文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出现了诸多的“新形”与“新质”,并明确提出“突破点”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三、从文学本文和文学格局两方面入手,系统阐释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新形”与“新质”,力图兼顾内容与形式,完整呈现转型全貌。
其他文献
本文以现代绩效管理理论为指导,以鄄城县国家税务局现有资源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先进绩效管理模式,通过对该县国家税务局绩效管理的全面深入分析,设计出适合该局的绩效管理系统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描绘出清新的课程蓝图,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选修课程五彩斑斓的活动模式设计强化了
当前我国民众对农村环境问题的认知还存在诸多误区,既未全面把握农村环境问题的范围和类型,也未准确了解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因而也难以为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针对性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从理论向实践,从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重要阶段。手术室作为对患者实施检查、治疗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实习护生对其了解甚少。容易产生害怕和不知所措等感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较大进展,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就要涉及到教育问题,尤其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尤为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相继出台对策让农村学生能够"上起学,上好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方言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频繁出现在中国电影创作之中,备受瞩目。方言这一极具地域色彩的元素,在影片中发挥着本身的优势,本文主要从叙事的角度,论述方言在国
本文首先展示了改革以来以内源融资为主的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然而。民营经济在“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却面临着金融困境。本文重点就体制因素,以科尔内的“软预算
论述了开发利用亚麻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亚麻籽加工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亚麻籽加工产业的发展对策。
采用模型试验,进行了在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建成两连拱隧道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案研究,重点研究扩挖施工的可行性和地层位移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中导洞法扩挖建成两连拱隧道地
<正>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是通过血浆分离装置,利用体外循环方法将血浆分离并滤出,弃去患者的异常血浆后将血液的有形成分以及所补充的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