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针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决定性因素的研究,提出了科学理性决定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本文共分四部分。上篇梳理了科学理性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脉络。首先,第一章由广义科学的内涵入手,界定科学理性中的“科学”为人文科学,进而由科学与理性的关系论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体就是科学理性。第二章整理了科学理性在中国的发展脉络,梳理了由康有为到严复、谭嗣同、章太炎直至胡适在科学理性在中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第三章详细解析了胡适科学理性的建构过程和影响因素,既注意到传统文化对胡适科学理性建构的影响,同时又注意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篇重点论述了科学理性对现代中国文学观念的影响,以“历史”、“进化”为主要指导思想,以怀疑后的假设为主要来源,以材料为基础的“求真”为根本精神,以归纳、演绎为主要方法分别从科学理性指导下强调客观实在性、求真尚实性、归纳演绎、因循与创新四个方面梳理了科学理性对现代中国文学观念的影响。下篇主要论述了科学理性对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的推动。首先提出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突破点”的概念,通过比较作为“突破点”的《文学改良刍议》出现前后中国现代文学的变化,明确《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和胡适的科学理性在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分别论述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文学本文和文学格局的具体变化。结语部分梳理了自五四以来至1930年中国文学史中的胡适及其科学理性,以期从史的角度看出“突破点”之后的时间里,胡适和科学理性是怎样逐步走入文学史中去的。本论文的学术目标和创新点在于:一、以科学理性的发展脉络为基础,梳理胡适科学理性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影响,有理有据,客观详实的描绘科学理性之所以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决定性因素的理论储备和现实意义;二、以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突破点”概念,认为在整个转型中较为漫长的积累期后有一个明显的、起着决定性意义的标志点,这个标志点前后中国文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出现了诸多的“新形”与“新质”,并明确提出“突破点”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三、从文学本文和文学格局两方面入手,系统阐释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新形”与“新质”,力图兼顾内容与形式,完整呈现转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