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意义2013年6-8月间“国民体质与健康参数及标准研究”项目在新疆多民族混居的5个市县对4个城市社区、4个农村乡镇汉族常住居民样本进行了包括血脂水平与血压、血糖和超重肥胖等指标在内的调查。本文主要分析了调查对象的血脂异常流行率以及血脂异常与否与常呈共生现象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包括血压异常、血糖异常及肥胖)的相关关系,以探讨在新疆城市和农村汉族成年居民中控制血脂异常对减少该地区这类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意义,为城市和农村的慢性病的防治问题提供一定依据。目的了解新疆5市县汉族人群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流行率、慢性代谢紊乱疾病(血压异常、血糖异常及肥胖)患病率及城乡居民的差别,探讨城乡居民血脂异常与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1.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样本为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的新疆5个市县3095名20~80岁的汉族常住居民。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个人疾病史和生活方式等信息;现场由专业人员按照研究通行标准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等体格测量;同时抽取调查对象空腹8h静脉血,采用美国Beckman AU 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均值和标准差时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患病率时采用Pearsonχ2检验;在比较城市和农村血脂异常流行率时,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进行标化;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与否与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相关关系,以P<0.05为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计算城市和农村居民血脂异常对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人群归因风险(PAR%)采用公式[Pe(RR-1)]/[Pe(RR-1)+1]*100%。其中 Pe 是用 2010 年新疆城市或农村年龄性别人口分布以及本研究城市或农村样本的年龄性别血脂异常流行率加权调整产生的城市、农村血脂异常加权调整流行率。PAR%计算中使用的血脂异常对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RR值,来自本研究logistic回归模型估算的血脂异常对慢性代谢紊乱疾病患病率多因素调整后的OR值。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特征本研究实际调查3195人,剔除年龄不符合入选标准者6人、资料不完整者94人,纳入分析人数为3095人,其中城市居民1970人(63.65%)。城市组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7±14岁)低于农村居民(49±11岁),但其年龄变异程度大于农村调查对象。城市居民自报轻体力劳动的比例及经常锻炼的人群的比例高(分别为81.98%、46.58%);而农村居民更多的是自报重体力劳动、从不锻炼的人群(分别为59.02%、65.16%)。调查对象现患高血压率为24.29%,其中城市现患高血压率高于农村(26.23%vs.20.93,P=0.0010);现患糖尿病率为8.60%,城乡之间现患糖尿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8.53%vs.8.71%,P=0.8644);肥胖患病率为16.45%,城乡之间肥胖患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显著性(16.60%vs.16.19%,P=0.0564)。现患高血压和现患糖尿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而肥胖率的年龄差异不明显。调查对象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分别为71.98%、38.74%,城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均高于农村(75.73%vs.63.83%,44.03%vs.27.23%,P<0.001)。糖尿病知晓率为78.57%,城市居民糖尿病知晓率高于农村(83.93%vs.69.39%,P<0.01);糖尿病控制率为32.33%,城乡之间糖尿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33.93%vs.29.59%,P>0.05)。2.调查对象血脂水平调查对象血脂 TC、TG、LDL-C、HDL-C 水平分别为 4.76(0.99)mmol/L、1.71(1.75)mmol/L、2.76(0.77)mmol/L、1.44(0.31)mmol/L。其中城市居民血脂TC、LDL-C 水平高于农村(4.83(1.01)mmol/L vs.4.65(0.96)mmol/L,2.81(0.79)mmol/Lvs.2.68(0.74)mmol/L,P<0.0001)。除 LDL-C 外,血脂 TC、TG、HDL-C水平男女均存在一定差异;血脂TC、LDL-C水平呈现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3.调查对象血脂异常流行率及标化流行率调查对象血脂异常总流行率为28.11%,其中城市居民血脂异常总流行率高于农村(30.00%vs.24.80%,P<0.01)。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作为标准人口对血脂异常总流行率进行性别年龄构成标化后,血脂异常标化总流行率为26.10%,城市居民依旧高于农村居民(27.76%vs.24.34%,P<0.0001)。血脂异常总流行率男性高于女性;除HDL-C外,血脂异常总流行率和其它血脂单项指标异常率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变化。4.调查对象慢性代谢紊乱疾病患病率本研究主要收集了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三类慢性代谢紊乱疾病。调查对象仅患有一种、两种及以上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4.49%、11.64%。其中仅患有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粗患病率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24.55%vs.24.39%,P>0.05),两种及以上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粗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12.56%vs.10.04%,P<0.05)。仅患有一种、两种及以上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粗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各个年龄段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显著性。用2010年新疆城乡性别和年龄人口作为标准人口对慢性代谢紊乱疾病患病率进行加权后,仅患有一种、两种及以上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加权患病率分别为20.46%和 8.85%。5.调查对象血脂异常对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对本研究收集的可能影响三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在调整了与慢性代谢紊乱疾病可能相关的多个因素后,只有年龄、血脂异常与仅患有一种、两种及以上慢性代谢紊乱疾病患病率的相关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以20-29岁作为对照组,随着年龄的增加,仅患有一种、两种及以上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年龄组别0R值呈现逐步上升的变化。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血脂异常者仅患有一种、两种及以上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危险程度分别为血脂正常者的大约2-3倍。血脂异常对仅患有一种、两种及以上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人群归因危险分别为12%、25%。采用新疆2010年人口的年龄性别分布加权调整后,血脂异常对仅患有一种、两种及以上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分别为17%、29%。比较城乡调查对象未加权的血脂异常对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人群归因危险贡献似乎城市高于农村。但对人群性别年龄加权调整后,城乡的血脂异常对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人群归因危险的差距有所减小。比较不同年龄组中血脂异常对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人群归因危险可见,无论是仅患有一种还是合并两种及以上慢性代谢紊乱疾病,血脂异常对小于50岁的中青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贡献(分别为16%、46%)要大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分别为5%、10%)。绪论新疆5市县汉族20岁以上人群血脂平均水平整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肥胖患病率也高于全国。而现患高血压和现患糖尿病率与全国水平较为接近。虽然血脂、血压异常患病率都呈现城市高于农村,但现患糖尿病、肥胖率在城市和农村调查对象中没有明显差别。年老者血脂异常、现患高血压、现患糖尿病率都高于年轻者,而肥胖率的年龄差异不明显。慢性代谢紊乱疾病患病率城市居民略高于农村,随着年龄的上升也呈现出上升的变化。本调查中城乡居民人口结构因素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城市和农村地区慢性病相关问题和预防策略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