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o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可以刺激细胞分化、增殖、存活的粒细胞系中的蛋白质。近期,有文献报道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脑梗塞模型及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目的:通过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其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性。方法:50只成年Wistar大鼠,4只仅做椎扳切除术,其余46只使用改良的Allen’s法制作T10节段脊髓损伤撞击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vehicle组(n=23)和G-CSF组(n=23),G-CSF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vehicle组注射等剂量磷酸盐缓冲液。于术后1、7、14、21、28、35天分别应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和Rivlin斜板实验及术后7、14、21、28、35天使用网格步行试验,对两组动物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行为学评估。结果:术后G-CSF组3只、vehicle组4只动物因创伤、感染等因素死亡,其余动物均存活至实验观察结束。所有动物术后均出现后肢瘫痪症状。与vehicle组相比,G-CSF组术后的BBB运动功能评分第7天p<0.05,第14、21、28、35d天p<0.01;网格步行试验的错误数第14天p<0.05,第21、28、35天p<0.01;Rivlin斜板实验评分第7、14、21、28、35天p<0.01,各项行为学评分均有显著差异。通过统计学处理发现,G-CSF组各项评分均优于vehicle组。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脊髓损伤模型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闭合手术,术中不能直视下复位骨折,旋转及成角畸形的发生率较高。有报道称股骨旋转畸形的出现使股
目的:自从1960年Charnley[1]制造出第一个超高分子多聚乙烯人工髋关节以来,髋关节置换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其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其相关的一些并发
目的:受微创“锁孔”入路理念和神经内镜优越性的启发,将内镜技术与“眶上锁孔入路”相结合,利用内镜的高清晰视野将锁孔的“门洞”效应充分发挥,来改进传统的经颅视神经管减
目的:通过观察46例股骨近端骨折需行闭合复位加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加PFNA内固定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胃气消长变化,并收集患者重要生化指标(血红蛋白)、
目的通过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为临床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心肌保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4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病人纳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
目的:通过分析需行骨盆截骨的婴幼儿DDH术前X线平片,研究该组骨盆截骨潜在的放射学预测指标,指导临床,进而更好地与患儿家长沟通。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03
目的:通过测定围手术期甲状旁腺素和钙离子,比较Miccoli术式和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旁腺的影响程度,推测Miccoli术式较传统术式在保护甲状旁腺方面更具优势。方法:将60例甲状
目的关节软骨退变主要是由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基质的破坏主要是因为聚蛋白多糖的降解。聚蛋白多糖酶属于金属蛋白酶ADAMTS家族,通过裂解聚蛋白多糖球间域的Glu(373)-Ala(3
目的建立小柴胡汤小分子成分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