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汽车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ms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是本世纪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对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而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汽车产业历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卷入了这个潮流。它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高相关联性等特点,其波及面广,附加值高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拉动作用。产业是企业的有机集合体,企业作为经济管理层面微观研究主体,其发展态势、竞争力强弱直接关乎到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实力雄厚的跨国汽车公司纷纷进军我国市场,虽然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技术,但是也对我国汽车企业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的利好政策相继退出,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都使得我国汽车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汽车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定位于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开发上。基于此,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优势及劣势,指导企业不断改进,制定竞争策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我国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在大量收集和分析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全文共分五个章节,具体内容阐述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局限性。第二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理论,界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包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特点及其与企业竞争力的辨析,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接着概括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国外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进行了述评。第三章: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指标构建原则和汽车企业自身特点,构建了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企业的规模能力、成长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四个层面来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13个指标来测度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章:运用第三章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以沪深两市上市的17家整车制造企业2006—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样本企业的综合排名及各分项排名,根据数据结果分析了我国汽车企业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对本文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就如何提升我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教师教育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殊性之一是重视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当前师范院校正处于转型的时期,其办学理念逐步向综合化和区域化发展,在转型过程中,作为新办的小学教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胞外酶对玉米淀粉进行了修饰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粉经过酶修饰后,淀粉颗粒表面有明显酶作用的孔洞,但没有改变淀粉颗粒的晶体类型。同
硫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挥发性有机硫化合物及其氧化产物是大气硫酸盐气溶胶和云凝结核的重要来源,对全球气候变化、酸雨形成有重要影响。研究工作
<正> HDPE/PA共混物吹塑容器的结构与性能/刘春林(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材料工程系)/工程塑料应用。1998,26(9),14~15. HIPS/MA接枝共聚物对HIPS/PA 1010共混体系的增容/陈广新(中
《卫生部关于对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中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卫政法发[2004]224号)中将“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概念界定为“医疗机构将科室
没有了市场过度营销,没有了对规模的纯粹追求,改制后的美的有可能走得更远。此次整体上市,厘清了美的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业务往来,进一步明确及清晰了产权,从而确保了美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频繁流动,大大推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今天,全球经济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标志是以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小针刀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
<正>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是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潜力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去年以来就此先后
会议
用慢应变速率拉伸方法研究了不稳定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308L和 347L)以及母材(304L)的氢脆敏感性,分别研究了原子氢以及氢致马氏体对氢致塑性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当可扩散的氢浓度C0大于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