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邻避冲突协商治理问题研究——基于近10年来典型案例的分析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为了发展社会经济,也为了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好满足公众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地方政府近年来主导兴建了大量诸如垃圾焚烧场等邻避设施,这些邻避设施在为多数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因给周边的居民带来负面影响而遭到反抗,致使邻避冲突的爆发。究其原因,公众对邻避设施的服务功能并不反对,其反对的焦点:一是邻避设施会对他们的健康、财产和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没有得到最基本的尊重和保障。由于地方政府一贯使用传统的以维稳为目的的“摆平”策略,导致邻避冲突治理效果不佳、陷入困境。如何有效根治邻避冲突问题,成为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亟需破解的课题。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协商治理作为民主治理的一种方式,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治理效能,有利于实现善治。因此,协商治理为地方政府解决邻避冲突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本研究围绕地方政府邻避冲突协商治理这一核心议题,从地方政府邻避冲突治理的研究现状入手,阐述邻避冲突协商治理的背景、理论与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关于邻避冲突的成因、邻避冲突治理的问题与对策和协商治理的文献进行综述。接着对邻避设施、邻避冲突、协商治理等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并结合协商民主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公民参与理论相关内容,从治理主体、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和治理机制三大维度构建了地方政府邻避冲突协商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据此分析框架,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在收集和整理我国2007-2017年间发生的20个典型邻避冲突案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研究变量和构建衡量指标体系对20个典型案例中地方政府、企业、公众、专家、媒体和环保NGO的参与现状、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和治理机制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基于现状分析,本研究剖析了地方政府邻避冲突协商治理存在的三大问题:多元主体平等协商的意识和能力存在缺陷、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存在偏差、协商治理机制不完善。协同治理理论强调多个主体相互协作,协商民主理论强调治理的协商性、民主性、法治性和程序性,公民参与理论强调保障公民的正当权益和参与权利。在本研究分析框架下,依据这些理论,针对具体实际问题,本研究试图探索并提出地方政府邻避冲突协商治理的具体完善对策:着力增强多元主体平等协商的意识与能力,使各方通过沟通协商而防范、化解冲突。通过调整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标准,对其行为逻辑加以纠正,以规范其在协商治理邻避冲突中的行为,增强地方政府的民主、法治和协商意识。建立健全决策、运行、保障和监督等协商治理机制,确保邻避冲突治理的民主性、法治性和协商性,以平衡利益、化解冲突、增进互信、形成合力、完善制度,从而破解邻避困局,促进社会和谐。
其他文献
视觉作为人类的第一感官,始终是旅游体验的首要因素,而听觉在声音景观概念被提出之后,逐步被关注并成为旅游体验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  声音景观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园林设计、景观构建等方面,从旅游者旅游体验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很少,但声音景观对于旅游者旅游体验的影响从旅游行为整体而言,并不亚于视觉景观,特别是对于视觉存在障碍的旅游者而言。对声音景观在视障旅游者旅游体验方面的研究,探索了声音景观的构
农村老年群体患病后将出现医疗风险和可支配财富的不确定性,此时可通过新农合发挥本质功能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同时,患病后信仰宗教,也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心理慰籍途径。现有的研究已发现,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会负向影响信教行为,但具体到新农合,此种影响还有待验证。且评估新农合时多从制度体系、参保人的角度展开,恰恰忽略了其减低不确定性的本质功能。因此在医保制度整合进程中,有必要以新农合作为代表性医疗保险,从不确
学位
PPP热潮的到来,不同程度上引起了地方政府的泛化和滥用,特别是借PPP之手进行变相融资的不规范操作问题凸显严重,无形中加大了政府所面临的风险。财政部系统性的对全国范围内PPP项目展开检查,对问题项目出具“红、黄”牌并予以清退,特别是曾经具有“示范”头衔的项目也纷纷“下架”,政府作为主要参与者必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拷问。政府部门作为PPP项目的主导者,是合作各方的保障者,政府的风险管理能力事关社会资本是
学位
空气污染问题在近几年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关于空气污染的治理方式,国内已经做了诸多探索与尝试,包括府际合作模式、市场调节模式和网络治理模式。三种传统的治理模式的实践表明空气污染治理需要权威主体,需要考虑多主体间权力的集散博弈和多方利益的博弈。而空气污染治理的PPP模式具有政府和社会资本为了实现对空气污染的治理而结成伙伴关系,在治理的全过程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主要特征,能够有效综合传统模式的优点
学位
现今大多数国家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难题。中国也在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社会环境和传统历史的影响我国的居家养老观念十分严重根深蒂固,但由于曾经实施的生育计划,我国相较其他国家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即“4+2+1”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主流家庭模式,居家养老绝不是我国养老的可行路径,中国需要新的解决养老问题的路线,拓展新的养老方式,解决我国
在我国拐卖妇女儿童与集资诈骗刑事案件的数量居高不下,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犯罪行为逐渐引起公众热议,对于上述两种犯罪行为是否实施“重典”一直是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当前中国的刑事政策。学术界关于刑事重典对犯罪的遏制效果主要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刑事重典能有效遏制犯罪,主要有犯罪威慑理论的支撑;另一种主流观点认为,刑事重典并不能有效抑制犯罪。但是以上研究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是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均取得傲人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工农差距、城乡差距等社会矛盾也随之深化,基层社会的低水平发展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为回应基层社会发展诉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出台,旨在通过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发展领域,带动农村
学位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工业化、城镇化等非农领域转移。在非农化过程中存在强烈的性别差异,与已婚男性相比,农村已婚女性处于非农就业的劣势地位,女性非农化过程也相对延迟。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女性劳动力仍有向城市转移的空间。居高不下的居民患病率和因病致贫率,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成为大病农户。大病冲击下,家庭作为抵御疾病负担的最后防线,需要通过释放家庭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问题始终是影响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对于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基
学位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指政府使用财政资金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通过建立契约的方式将原本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给有资质的社会力量来完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快职能转变的探索。另外,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后产生的项目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理体制,被广泛应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在此背景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