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决定了暴力是其基本犯罪手段,软暴力只是辅助性手段,而恶势力组织惯常实施软暴力犯罪,故专题研究恶势力组织软暴力犯罪。对于恶势力组织的认定,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对概念存在理解偏差;不能准确界定“三个特征”;不能准确区分恶势力组织及黑社会性质组织。对于恶势力组织软暴力犯罪的认定,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对概念和分类存在理解偏差;不能准确把握一般认定规则;对主观目的理解不当;对行为手段认定不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决定了暴力是其基本犯罪手段,软暴力只是辅助性手段,而恶势力组织惯常实施软暴力犯罪,故专题研究恶势力组织软暴力犯罪。对于恶势力组织的认定,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对概念存在理解偏差;不能准确界定“三个特征”;不能准确区分恶势力组织及黑社会性质组织。对于恶势力组织软暴力犯罪的认定,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对概念和分类存在理解偏差;不能准确把握一般认定规则;对主观目的理解不当;对行为手段认定不当;不能准确把握“两个足以”标准;对具体罪名认定不当。根据最新立法草案精神,恶势力组织可以分为普通恶势力组织及特别恶势力组织,基本对应现行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恶势力及恶势力犯罪集团。认定普通恶势力组织,需要准确界定组织特征、行为特征及危害性特征,其中组织特征是基本特征,行为特征是本质特征,危害性特征是重要特征;应当先考察组织特征及行为特征等形式要件,再考察作为实质要件的危害性特征。特别恶势力组织应在具备普通恶势力组织三个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其是否符合组织构成、组织运作及犯罪次数等要件。非法控制特征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也是恶势力组织区别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关键所在。软暴力可以分为滋扰型软暴力、胁迫型软暴力及混合型软暴力。认定恶势力组织软暴力犯罪,既需要严格遵守一般规则,又需要符合具体认定标准。在一般规则中,限制适用规则是认定恶势力组织软暴力犯罪的关键规则;危害性相当规则要求软暴力达到与暴力、威胁相当的危害程度才能入罪;避免重复评价规则要求在认定犯罪时应当避免循环论证,在量刑时应当着力避免重复评价。在具体认定标准中,对于软暴力的主观目的,应当准确认定“不法利益”及“非法影响”。对于行为手段,应当准确界定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及其他手段,并对“软暴力”和“威胁”进行辨析。在“两个足以”标准的认定上,对于心理强制标准可以按照一般人的主观经验进行判断,对于客观危害标准应当根据行为本身的客观危害性进行判断。对于恶势力组织和软暴力的判断都应当紧紧围绕具体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判断。催收非法债务罪的设立,标志着软暴力从黑恶势力犯罪向普通犯罪扩张。对于恶势力组织软暴力涉及具体罪名的认定,应当注意规范性文件对于部分罪名入罪门槛的降低,适用前提是全案认定为有组织犯罪。
其他文献
期货交易最早源于美国,其在具备规避风险、价格发现作用的同时,也使得期货市场变化性大、灵活性强并导致其风险性高的特点,从而强行平仓制度也就孕育而生。强行平仓制度是指当保证金账户的余额低于交易所规定的维持保证金水平且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足,或者持仓量超过标准,或者客户或会员存在违规违约的情形,期货公司或期货交易所为了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依据双方合同约定强行了结仓位持有者仓位的制度。因为我国强行平仓制度的不完
商业秘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知识产权,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不断深入,人们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对商业秘密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数额的计算仍缺乏统一规则,导致在实务中各地区重大损失数额计算方式适用过于随意。“彭某等人侵犯商业秘密罪案”是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中最常见的类型,案中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内自由贸易区的多点开花、“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走出去”战略的贯彻实施,跨国并购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消费市场的有力手段,得到了国内越来越多资金雄厚企业的青睐。随着跨国并购这种投资模式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投资逐渐精准化、优选化,并购对象开始从就近毗邻国家向西方发达国家扩展。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企业,拥
代位求偿权系《保险法》赋予保险人的一项法定权利,在网约平台代驾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中,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履行赔偿责任后,能否代位向代驾人请求赔偿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法院在处理该类代位求偿权案件中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网约平台代驾中被保险人范围的确定、保险人在责任保险中代位求偿问题以及网约平台代驾中代位求偿对象的确定。被保险人区别于投保人和受益人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存在保险利益,即使保险条款中将投保人
我国用人单位解雇制度虽然明确了解雇事由和解雇程序,但列举式法定解雇事由过于封闭,且部分条款在适用中存在理解分歧。解雇程序规定则与实践脱节,工会的监督功能被架空。举证责任的分配存在一刀切的问题。通过对用人单位解雇纠纷案例检索,选取了胡顺理与郴州伟晟电子有限公司案、张玲林与湖南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张家界分公司案、长沙初莲超市有限公司与袁刚案三个核心案例分析比较。用人单位解雇纠纷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用人单
醉酒驾驶肇事案件以其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威胁而广受关注。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定罪,二是量刑。在定罪方面,我国采用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危险驾驶罪对醉酒驾驶行为进行惩戒规制,上述罪名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仍然存在模糊地带,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性更存在种种困难。在量刑方面,焦点则是对是否认定自首情节,在何种情况如何适用,学界还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能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个人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字作品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通过传统的出版社发行纸质书进行作品的传播,将文字作品电子化并授权给阅读网站进行传播已成为主流的传播方式,但这也导致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更容易被侵害。而且由于侵权行为完全依赖互联网进行,权利人只能获取相应的电子数据证据,这就引发了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广告宣传中往往夸大楼盘的优势和卖点,有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甚至在销售广告中宣传虚假的事实。在司法实践中,因商品房销售广告引发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存在广告宣传内容的法律性质如何认定,购房者损害难以证明和确定等难题。本文选取史如悦与北京黄金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童克亚与富力南京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罗杏珍与广东中恒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作为研究案例。这三个案例,均是因商品房
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深入,商标混淆出现了一个新模式,即“反向混淆”,目前,我国立法对这一概念尚存空白,法官通常在审判中只能借鉴参考传统商标混淆的相关法律依据,但这也造成在司法实践中标准模糊、自由裁量权大等问题。为研究商标反向混淆认定等基本问题,本论文选取了“蓝色风暴”案作为基础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阐述“蓝色风暴”案的基本案情及一、二审法院的裁决结果及相关理由,归纳出本案的四个争议焦点:第一,百事可
《个人所得税法》在2018年的修订中实现了对个人所得税税目的绝对法律保留,有效地避免了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通过法律解释创设税目的行为;同时,引入了反避税条款,税务机关对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受控外国企业(CFC)和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等情形,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可以说,这是形式法定原则和实质课税原则在个人所得税法领域的同时体现,使得个人所得的认定更趋复杂。由于个人所得税形式法定原则难以对法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