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源-生物源相互作用下萜烯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溶胶作为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相比于一次气溶胶,二次气溶胶特别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SOA)的来源和组成更加复杂。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全球SOA的主要贡献者,但其SOA形成潜势会受到人为源污染物的影响。当前对这一复杂的人为源-生物源相互作用仍缺乏全面的认识,阻碍了大气化学模型对SOA负荷及其气候和健康效应的准确评估。因此,依托实验室研究进一步厘清生物源SOA形成对人为源污染物的响应过程与机制,是辅助大气SOA追踪溯源,提高模式预测性能,进而制定有效污染防控措施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以典型萜烯(γ-萜烯、β-蒎烯和β-石竹烯)为BVOCs的代表,以典型无机污染气体(NOx、SO2和NH3)为人为源污染物的代表,重点探讨人为源-生物源相互作用对萜烯臭氧化SOA形成的影响。通过烟雾箱实验系统表征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产率、化学组成以及形貌特征等SOA形成关键参数,解析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的萜烯臭氧化SOA形成过程与机制,以进一步深化对人为源-生物源相互作用的认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NOx参与的人为源-生物源相互作用下,不同萜烯臭氧化SOA形成对NOx的响应不同。尽管NOx浓度的增加抑制了 α-蒎烯臭氧化SOA产率,但提高了β-蒎烯和γ-萜烯臭氧化SOA产率。在高NOx条件([萜烯]0/[NOx]0≤5 ppbC ppb-1)下,γ-萜烯和β-蒎烯SOA产率较无NOx存在时的产率分别增加了 0.8和5倍以上,说明萜烯的结构,特别是不饱和双键的数目和位置,影响了 NOx在SOA形成中的作用。模式模拟与产物分析结果表明,NOx改变SOA形成的主要方式是生成NO3自由基(NO3·)参与前体物的竞争性氧化。β-蒎烯的NO3·氧化速率和SOA产率比其臭氧化的速率与SOA产率更高,导致NOx存在增加了 SOA粒径增长速率和产率。β-蒎烯反应体系中有机硝酸酯主要通过NO3·直接进攻环外双键生成。而γ-萜烯的两个双键可同时被NO3·和O3氧化,即不饱和的初代氧化产物可继续发生二代氧化,生成多官能团有机硝酸酯分配至颗粒相,从而提高SOA产率。但同时,二代氧化也造成了碳骨架的断裂,导致NOx对β-蒎烯SOA产率的增强作用较γ-萜烯更加显著。NOx对萜烯氧化方式的改变使其在有机硝酸酯和SOA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2)在SO2参与的人为源-生物源相互作用下,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改变了 SO2在萜烯臭氧化SOA形成中的作用。在一定SO2浓度(110±3 ppb)下,SOA产率随RH的增加呈现先下降(RH<~30%)后上升(RH>~30%)的趋势,而硫酸生成量和SO2消耗量随RH的增加而增加。动力学及热力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气溶胶液态水含量、酸度以及SO2氧化方式随RH的改变共同导致了 SOA产率对RH的非线性依赖。在干燥条件(RH=10±2%)下,γ-萜烯臭氧化形成的稳定化Criegee中间体(Stabilized Criegee Intermediates,sCIs)可将SO2氧化成硫酸。硫酸成核引起颗粒物数浓度的爆发式增长,可为气相氧化产物提供凝结表面并促进酸催化非均相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SOA产率。RH的增加增强了水分子对sCIs的清除,抑制了 sCIs对SO2的氧化,并且降低了气溶胶酸度,从而不利于SOA形成。但同时,RH的增加也提高了气溶胶液态水含量和SO2向颗粒相的反应性摄取。氢过氧化物与SO2的直接反应成为SO2增强SOA形成的主要路径。使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颗粒相组成分析发现,多数有机硫酸酯(Organosulfates,OSs)在RH=45%时的含量是干燥条件下相应OSs含量的5倍以上。氢过氧化物与溶解SO2的反应可能是高RH条件下OSs形成的主要路径。特别地,高氧化态OSs(Highly Oxidized OSs,HOOSs)可通过过氧自由基自氧化反应形成的高氧化态氢过氧化物与溶解SO2的反应形成。该机理的提出对进一步完善大气HOOSs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3)在复合污染条件下的人为源-生物源相互作用中,污染物之间对SOA形成存在着相互影响。相较于单一污染物而言,复合污染条件下的气溶胶形成更加复杂。当NO2和SO2共存于β-蒎烯臭氧化反应体系中时,气溶胶产率高于任何一种污染物单独存在时的产率。这是由于硫酸成核可进一步增强NO3·氧化产物的气-粒分配和颗粒相反应,从而使NO2和SO2在气溶胶形成中展现出协同作用。而当SO2与NH3共存时,NH3削弱了 SO2对气溶胶形成的增强作用,并降低了气溶胶酸度。二者在β-石竹烯臭氧化反应中也展现出类似的相互作用,并且NH3的加入促进了具有高双键当量和氧碳比的分子的形成,但削弱了高分子量低聚分子的相对贡献。这些结果表明,NH3对气溶胶酸度的中和作用可能是NH3与SO2在气溶胶形成中呈现拮抗作用的主要原因。此外,SO2氧化形成的硫酸盐可作为气溶胶的内核,被通过气-粒分配和颗粒相反应生成的有机外壳包裹,从而改变气溶胶的形貌。(4)人为源-生物源相互作用不仅影响了气溶胶的形成潜势及物理性质,也改变了其化学组成。含氮和含硫化合物是人为源-生物源相互作用发生的重要标志物。在本研究识别的颗粒相含氮和含硫分子中,一些有机硝酸酯(C10H15NO5、C10H17NO4、C10H17N05)、OSs(C10H18O5S、C10H1606S、C10H20O7S、C10H1607S、C10H18O7S、C15H24O7S)和硝酸酯基 OSs(C10H17NO7S、C10H17NO8S、C10H15NO9S、C10H17NO10S)与野外观测气溶胶中的组分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说明由NOx和SO2所直接参与的萜烯臭氧化反应可能是这些含氮和含硫分子的潜在来源。本研究对这些特征分子的识别及其形成机制的推导完善了它们的大气形成通道。研究结果可为大气颗粒物中含氮和含硫化合物的来源解析及人为源-生物源相互作用的识别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正>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政教育和各类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将课程思政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贯通融合起来。
期刊
多环芳烃(PAHs)作为一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并通过生物链富集,大部分PAHs有致癌和致突变性。土壤是PAHs重要的“汇”,PAHs可通过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废水渗漏和石油开采、运输、炼制与使用过程的洒落等多种途径在土壤中聚集。土壤又可作为“源”通过地表径流、蒸发作用使PAHs迁移至水体和大气。萘(NAP)是PAHs中结构最简单、水溶性最大的一种典型污染物,属于2B类
学位
随着石墨烯的问世,具有单个或数个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了材料和微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单层石墨烯具有迁移率高、力学强度大、导热性高、导电率高和光吸收率低等的一系列特点,在透明导电薄膜、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等领域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其零带隙的性质始终限制了石墨烯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硒化铟(InSe)作为一种典型的Ⅲ-Ⅵ族半导体二维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
学位
随着沼气清洁能源在我国的不断推广,不可避免产生了大量的厌氧发酵残余物——沼渣,其体量大,无法及时消纳,成为了制约沼气发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以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为原料,利用其内部丰富的纤维结构进行化学改性,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优化了制备工艺,制备得到了羧基化沼渣基吸附剂(BR-COOH),并利用现代分析仪器与方法,表征了所得目标吸附剂的物化性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吸附条
学位
研究背景食管癌(EC)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7位、第6位。根据组织学分类,EC主要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EA)。ESCC作为我国最常见的EC病理类型,占所有EC的85%以上。近年来,尽管诊疗技术得到显著提升,ESCC患者预后仍然较差,五年总体生存率仅为20-40%。淋巴结转移(LNM)作为ESCC患者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是其预后不佳的主
学位
研究背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WHO Ⅳ级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和最致命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目前的标准治疗包括最大安全手术切除和替莫唑胺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等方案。尽管近些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GBM患者中位生存期仍只有14.6个月。目前发现许多经典的癌症通路参与到GBM的发生发展中,比如PI3K/AKT、NF-κB、Hippo通路等。然而靶向这些通路的药物开
学位
期刊
研究目的听力障碍是2021年第四大致残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患听力障碍,给社会和经济造成沉重负担。顺铂(顺二氨二氯铂(Ⅱ))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线肿瘤化疗药,但其使用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其中之一为耳毒性。研究认为,顺铂引起的听力损失主要是由于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所导致,此外一些研究表明炎症可能是顺铂诱导听力损失的触发事件,并且耳毒性过程中发生的内质网(endoplasmi
学位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得益于肿瘤筛查和系统治疗方案的普及,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正在逐步下降,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面临复发及死亡风险。寻找新的肿瘤标记物是乳腺癌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通过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预后,并为治疗提供参考价值。尽管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临床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愈发精准,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组学检测平台普及性较低,限制了
学位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所以对于胃癌发生、进展和治疗新分子靶点的发现尤为迫切和重要。tRFs&tiRNAs是近几年发现的新的小非编码RNA分子,目前已有研究发现tRFs&tiRNAs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但其在胃癌中的研究仍然较少。研究目的1)明确胃癌高表达的tRFs&tiRNAs分子。2)筛选出候选致癌tRF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