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而近年来肿瘤血管靶向药物(血管内皮抑素)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技术,CT灌注(CT Perfusion,CTP)可以定量分析活体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而肺癌的发展及凋亡无不与血流灌注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CTP在肺癌化疗及血管靶向药物(恩度)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肿瘤中心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20例(IIIB期11例,IV期9例),随机分为恩度联合GP/DP方案治疗组(联合组)及GP/DP方案治疗组(单纯组),每组各1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0.45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治疗前/后均进行常规CT(平扫+增强)检查并对原发肿瘤进行CTP成像。CT检查设备为东芝64排螺旋CT(Toshiba Aquilion 64),各项CT扫描均采用低剂量技术。分别测定肿瘤的大小及CTP各项灌注参数(BF.BV.PS.MT,MTT),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各项灌注参数的变化及其关系。分组化疗与CT检查实行盲法。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t检验、配对t检验、线性多元回归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结果:1,治疗前全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为:BV=6.84±6.12,BF=52.22±59.82,PS=21.07±16.94,TP=25.37±5.68,MTT=13.42±4.16.两组间(联合组和单纯组)各项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2,治疗后全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为:BV=4.24±3.89,BF=18.90±20.99,PS=13.32±9.10,TP=22.02±4.58,MTT=16.48±5.27.两组间(联合组和单纯组)BF、BV、PS差别有显著性,TP、MTT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差值比较,BF、PS、MTT差别有显著性,BV及TP差别无显著性。3,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变化比较:全组内BF、PS、TP、MTT差别有显著性;联合组内BF、PS、MTT差别有显著性,其中PS有极显著性差异;单纯组内BF、PS及TP差别有显著性。4,治疗后灌注参数变化趋势:两组平均值BF、BV、TP及PS均降低,MTT均升高;联合组所有病例BF及BV均降低,PS降低9例/升高1例,MTT升高9例/降低1例,TP降7例/升3例;单纯组BF降8例/升2例,BV降6例/升4例,PS值降9例/升1例,TP降7例/升3例,MTT降5例/升5例。5,治疗后肿瘤大小的变化:全组缩小14例,稳定4例,增大2例;联合组缩小8例,稳定2例;单纯组缩小6例,稳定2例,增大2例。全组内及联合组内有效直径前/后差别有显著性差异,单纯组内有效直径差别无显著性差异。6,治疗前/后肿瘤消长与灌注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缩小组BV、BF、TP、PS值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MTT无显著性差异。稳定及增大组治疗前/后各项灌注参数改变均无显著性差异。7,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变化与肿瘤消长的相关性:灌注参数PS、BF的变化与肿瘤消长具有显著相关性。8,一次完整检查(平扫+增强+CTP)平均辐射剂量为12.56mSv。结论:1,CTP灌注参数对化疗反应敏感,与瘤体消长相关性好,其中PS和BF的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化疗后灌注参数总的变化趋势是:BF、BV、TP及PS降低,MTT升高。CTP参数是晚期NSCLC化疗疗效评价的敏感指标,对早期疗效评价有应用前景。2,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血流灌注参数有显著影响,证实其血管靶向性特征;联合组肿瘤缩小优于单纯组,说明联合应用恩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3,一次完整检查可控制辐射剂量在12mSv左右,相当于常规胸部CT检查,有利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