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在大鼠胃黏膜的定位及心房钠尿肽对5-羟色胺的分泌影响 自从1981年de Bold等首次从心房中提取出心房钠尿肽(ANP)以来,人们又相继发现了BNP、CNP、DNP、MNP和VNP,它们不仅存在于心脏,而且还分布于机体的许多部位。ANP在体内调节着许多生理机能,包括利尿、利钠、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 目前,确定的ANP受体有三种即:NPR-A,NPR-B和NPR-C。hNP与靶细胞膜上的NPR-A结合后,通过激活膜结合型或颗粒型鸟苷酸环化酶(membrane-bound guanylate cyclase,mGC,或particulate guanylate cyclase,pGC)生成cGMP,cGMP能激活cGMP依赖蛋白激酶(cGMP-蛋白激酶,蛋白激酶G),从而催化有关蛋白或有关酶类的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产生生物学效应。NPR-A可以和ANP、BNP紧密结合,但是与CNP的结合力却很低,尽管ANP最初被认为是心房肌合成的激素,事实上ANP和NPR-A广泛的存在于心脏以外的其它组织中如:胃肠道、肺、胸腺,并认为它们可能作为局部调质或和以自分泌、旁分泌的方式调节胃肠道的功能。 我们的以往研究表明:NPR存在于大鼠胃黏膜的不同区域,并且它的分布密度在不同区域也有所不同,其分布的最大密度在胃窦。NPR的重要作用是抑制大鼠胃平滑肌的自发性收缩,这一作用同样在豚鼠和人的胃中都能观察到,然而,目前关于ANP合成细胞在大鼠胃黏膜的分布特点、超微结构定位、ANP合成细胞与其周围微血管分布密度的关系还不清楚。 胃黏膜的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EC)是已经公认的分泌5-羟色胺(5-HT)的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ANP对5-HT分泌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为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在大鼠胃黏膜的定位研究;第二部分为心房钠尿肽对大鼠胃5-羟色胺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