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见领袖对网络舆情演变的影响——以新浪微博5.31“延安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ongjie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新兴媒体平台的活跃和普及、公民网络参与意识的增强,网络舆情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舆情也成为各种社会事件的晴雨表。微博作为代表性新兴网络平台,已发展为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主导平台,成为网络上最重要的舆论阵地。同时,网络意见领袖也逐渐成长为网络平台上举足轻重的社会群体,对网络舆论的导向性作用不容忽视,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越发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对把握民间舆论场的动态和意向、官方和民间“两大舆论场”的良性互动、政治民主决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选择2013年影响力较大的5.31延安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为个案,关注近几年备受争议的“城管-商贩”之争,以新浪微博为文本来源,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和内容分析法,通过“百度指数”分析工具对事件网络舆情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和分析;同时,从角色呈现和话语表达两大角度,关注网络意见领袖在该事件网络舆情演变中阶段性角色变化;以“框架理论”中框架类型的相关理论为参考,从话语方式、行文风格、文本结构等多个角度,分析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微博话语实现网络共意动员的框架偏好及其使用效果;对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情阶段性演变的双重影响力及其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使读者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演变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网络意见领袖群体有更准确的定位和解读。  本文研究发现,5.31延安城管暴力执法事件网络舆情经历五个演变阶段,网络意见领袖在五个阶段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角色呈现;此外,网络意见领袖话语表达呈现出以“情感表达”为主导话语框架、以正义话语、同情话语、戏谑话语等为主要话语方式、大量使用第一、二人称、频繁使用感叹句和反问句等为主要行文和措辞风格的微博话语策略;网络意见领袖在引导网络舆情演变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双重影响力,在整合信息、制造议题、发起动员、引导舆论走向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领袖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例如滥用话语权、谣言把关不力、话语权的相对垄断导致观点的单向传播、“中外有别”态度明显等负面言行。
其他文献
权利冲突在实践中体现为对一种权利的保护,就会使另一种权利受到侵犯,从而造成权利的冲突。新闻自由意在公共监督,人格权则是个人生存权益,由此决定了两者的权利特性不一。新
川渝地区(指四川省、重庆市所属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重点区域。近些年来,地震、泥石流、洪水、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的广
电视访谈类节目在我国兴盛于上世纪80年代,到世纪末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热闹局势。概括说来,其发展经历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开创阶段追溯到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的
新时期中国新闻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新闻传媒内部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一些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下来的新闻政策,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
电视栏目剧的风行已经是当前电视界所不能忽视的现实了,并且,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电视栏目剧直至如今,尚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而充满变数的电视现象面
本文从协同论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基于协同电子商务的企业供应链信息传播机制,深入分析传播活动中各个因素的特点,并构建了基于此传播机制的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模型,通过对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