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中国自由派基督徒知识分子对耶稣救国形象的解读(1931-1937)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w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要探讨抗战初期的中国自由派基督徒知识分子,出于对抗战救亡的真切关怀,对于耶稣的救国形象进行各种阐发。他们解读的耶稣救国形象都源自《圣经》,而解读的目的也都是为了寻找救国的道路。尽管起点和目的相似,他们所建构的耶稣救国形象却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耶稣形象背后,代表了不同的救国观点与救国行为取向。抗战初期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而基督教内部也在危机氛围中,受到多方面舆论影响。一方面是在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影响下,基督教内部掀起救国主义热潮,迫使基督教必须适应民族主义;另一方面是因为“不抵抗”政策的恶劣影响,促使基督教必须对传统的“和平主义”做出合理化解释。中国自由派基督徒知识分子出于对国难的焦虑,以及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迫切需要在舆论界做出回应。他们要解决基督教对于中国社会的救亡图存如何起作用,以及基督教如何在中国民族复兴思潮大环境中实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等问题。在上述问题的观点及方法上,中国自由派基督徒知识分子产生了不同见解,因而对于基督教信仰核心——耶稣的解读发生了分歧。本文从民族的救主、烈火中的革命者和为信念而牺牲的烈士三个方向,分类阐述中国自由派基督徒知识分子所呈现的耶稣救国形象。从这三类耶稣救国形象的解读中,可以看到中国自由派基督徒知识分子对耶稣革命形象的重塑,以及对耶稣唯爱形象的突破。这些在中国特殊处境中建构的耶稣救国形象,体现了中国自由派基督徒知识分子对于抗战救亡的热切关怀,更是基督教在中国特殊历史社会环境下的自我调适,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在这些耶稣救国形象的指引下,中国自由派基督徒知识分子将救国意识付诸实践,并采取种种救国行动。而这些行动的重心随着日益严峻的国难,逐渐发生转移,从主张非武力社会救亡逐渐过度到支持革命抗战。这个改变过程是中国自由派基督徒知识分子在信仰与国难的挣扎中,逐渐确定抗战正义性的过程,也是中国化解读的耶稣救国形象在现实中得到实践的过程。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形象极大的适应性以及被解读的可能性;也可以从中窥见,根据信仰者所处的历史背景、思想氛围不同,他们所理解以及所呈现的信仰对象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可行性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烧伤总面积在200%~40%、以深二度为主的住院病人在伤后24 h内削痂;39例烧伤严重程度相似
患者因胸闷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部分时段心电图片段特征:P波形态相似,符合窦性P波的特征;PR间期恒定;RR间期长短交替出现。心电图特征疑似房早二联律,结合时间RR间期(t-RR)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脚手架”技术有助于诱发学生迁移的意识、刺激学生迁移的发生、强化学生迁移的养成、促进学生迁移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学科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对中药方直肠滴入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肝病科收治的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
<正> 佛教艺术中的千佛图像是一种古老而又传播地域十分广阔的题材,有雕刻与绘画两类。大约创建于公元4世纪的巴米羊石窟的一些窟顶天井壁画中(如第330、72窟),已经出现了许
期刊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社会活动的产物。民众从生活体验出发,将对于生活的经验、人生的知识和美好的愿望注入故事的创作之中,充分展现了民众生活、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艺术情
目的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老年人脐疝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脐疝26例。观察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术后肠道功
阿片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疼痛。除了已知的副作用外,大量研究提示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阿片类药物介导的异常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等绘以山林动物和禅僧等,这些画面相对整销画面而言,皆可视为有一定的独立性。据北凉昙无谶译《大集经》卷23《虚空目分·净目品》,笔者认为这类壁画中的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