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在工作中存在的理念偏差很大。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消极的、病理式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只是少部分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学可以接受到指导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是未雨绸缪的,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的,并且从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矫治为主转向以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品质的培养为主。在对邢台市中小学的抽样调研中发现: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都是在面对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做滞后的辅导;只有三所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面向全体学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这在邢台整个地区上千所学校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项工作的开展任重道远,但也正说明应赶紧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心理活动课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的应用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这一主渠道,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证性干预研究,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消除心理问题的效果,以便培养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使其获得全面的健康发展;并探索建构一种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模式,希望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新的方式方法,并扩充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领域。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综述法对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及相关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而后设计积极心理活动课的结构和内容并加以实施;最后,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后测设计,采用SPSS19.0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实验结果:(1)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中的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项目(睡眠、饮食等)均有显著差异;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项目(睡眠、饮食等)因子的得分上有极显著差异。(2)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SSMHS)问卷中的6个维度(认知力量、情感力量、人际力量、公民性力量、避免极端的力量、与更大的精神和意义世界建立起联系的力量)的15项积极心理品质(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真诚、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宽容、谦虚、持重、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中只有求知力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其他因子得分均有上升的趋势。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1)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活动课,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起到一定作用。(2)心理健康活动课具有预防性和发展性的教育作用,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意义重大。(3)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时间坚持,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是一个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