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逐步提高,社会环境的总体稳定,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包括公众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公共政策是为解决某一社会公共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也一直是学者所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就是公民就关乎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发表意见,通过与政府协商,形成合意,对公共政策的产生起到积极影响。公民参与作为民意表达的有效手段,在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主体多元化是这一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使公民有了更多的参与政策制定的诉求,使传统的政策制定方式受到了挑战,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汇集了民意,整合社会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只有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上才切实可行。政府与人民不应再是统治与被统治之间的关系,公民才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角,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的一种表现,只有建立积极的政民互动关系,调动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从公民参与的概念入手,明确了公民参与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厦门PX事件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现状,并就困境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为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提供新思路,既利于实际操作,又符合我国国情。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指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实际意义,并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该文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讨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相关理论在该文中的运用,并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做出价值分析,明确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保证公共政策科学性、民主性、有效性的重要作用。再次,结合厦门PX事件指出我国目前在公民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中所存在的公民参与素质参差不齐、公民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政治体制建设落后等方面的困境,并从文化、制度、经济等层面分析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困境提出针对性建议,从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积极地社会组织、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和大众媒体的应用四个层面,为完善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