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邯邢煤田位于华北聚煤盆地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九山、鼓山背斜以东。区内石炭二叠纪含煤建造,地层发育较全,沉积稳定,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山西组,共含煤12~26层,其中可采或主要可采6层,煤炭资源丰富,煤类齐全,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野外实测剖面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资料,采用多手段的综合研究分析方法,宏观分析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追踪对比识别层序界面,并结合华北盆地其它地区的研究成果,根据沉积基准面变化规律,建立了邯邢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划分为三个二级层序(超层序)、十个三级层序(层序),并在这个格架内重建沉积体系的发育及时空分布规律。结合盆地分析,层序类型、海泛面及沉积体系域发育特征,以层序为单元分析岩相古地理演化,探讨沉积基准面的升降变化与层序单元的响应特征。总结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层序以及沉积体系域的发育与富煤单元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通过以层序为单元的岩相古地理恢复可以看出,邯邢煤田晚古生代含煤盆地从晚石炭世盆地开始沉积到二叠纪末趋于封闭,主要经历了潮坪、浅水三角洲、陆相河、湖三大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在石炭纪本溪期开始接受沉积,在奥陶纪碳酸盐风化面上进入了潮坪沉积环境演化阶段,接受了潮坪相的灰白色铝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沉积,到本溪中期,随海侵作用增强,武安、马头磁县一带在浅海环境下接受了碳酸盐台地相的碳酸盐沉积;之后,在层序2、3(太原组)沉积之时,地壳的振荡运动使沉积基准面多次升降,造成潮坪多次泥炭沼泽化形成多个煤层组,但由于维持时间短,被随后的海侵碳酸岩所覆盖,发育的煤层相对较薄。层序4(山西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总体演化为海退,随着沉积基底的不断抬升,水体变浅,物源增强,由砂泥岩比图可知,砂体平面展布形态为朵叶状,表现出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在三角洲平原上泥炭沼泽广布,而且维持时间较长,形成本区厚度较大、分布稳定的2#主采煤层。超层序Ⅱ、超层序Ⅲ(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沉积期沉积基底继续抬升,发育一套陆相河流、湖泊沉积体系,此期由于气候逐渐转干燥,不利于泥炭沼泽的发育,形成以灰、灰白、紫红等杂色碎屑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