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弧菌属(Vibrio vulnificus)革兰氏阴性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可从牡蛎、毛蚶等海产品以及江河海口等水体环境中分离得到。进食因被创伤弧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聚集性食物中毒已是目前最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之一,但其危害不在于所引起的肠胃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舟山因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其中牡蛎、毛蚶等贝类,因为肉质鲜美,往往采用生食或半生食的方式,因此有很大几率感染创伤弧菌,每年有很多因创伤弧菌污染毛蚶而导致食物中毒的病例出现。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舟山市毛蚶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监测,对创伤弧菌感染的贝源株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并结合临床分离株研究不同来源创伤弧菌的分子遗传关系,剖析舟山市创伤弧菌污染情况,为食品风险监测提供相关因素,也为创伤弧菌引起的疾病溯源及其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舟山市毛蚶中创伤弧菌污染情况监测,发现我市毛蚶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污染水平较高。按采样季节分析得夏秋两季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可以认为毛蚶感染创伤弧菌的阳性率与季节温度有关。按养殖场、零售市场两个采样环节的比较,可得养殖场污染率和污染水平都高于零售市场,且两个采样环节创伤弧菌污染程度有显著性差异。结合两个采样环节在四个季节的污染特点,发现夏季、秋季以养殖场污染水平为最高,而冬季以零售市场污染水平为最高。(2)利用PFGE方法对舟山市毛蚶中创伤弧菌开展分子分型分析,分离率为60.81%,且分型效果明显。但贝源菌株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提示舟山地区毛蚶中分离的相同或不同毒力相关基因型菌株之间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显示污染毛蚶的贝源株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和不稳定性。(3)根据分子分型结果显示,有3组贝源株具有一定的亲缘性,有1组贝源株表明养殖场和零售市场存在着相同的基因型。结合菌株信息,表明同个养殖场中有的创伤弧菌存在一定的遗传性稳定性,且具有追溯意义。(4)对临床分离菌株和贝源株进行聚类分析得3组结果,与其聚类的贝源株MPN值都>30 MPN/g,说明污染水平高低影响感染创伤弧菌的几率。综上所述,舟山市毛蚶中创伤弧菌污染情况比较严重,且污染程度与季节和养殖销售环节相关。同时贝源株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虽分型效果明显,但其聚类分析结果非常分散,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着同个养殖场聚类相关案例,且在一定污染水平下呈病源株和贝源株相关。本研究将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舟山市创伤弧菌污染情况及分子特征,通过散发病例对污染源头进行风险监控,防止食源性疾病疫情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