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简称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是一种深部血管阻塞性疾病。本文为探讨门静脉血栓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不同情况下门静脉血栓的治疗。检索我院2002年01月至2005年10月确诊门静脉血栓者44例,对其病因、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发病率最高的门脉高压断流、脾切除术后PVT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增宽,术后血小板增高是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不能确定性别,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脾脏厚度,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是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抗凝、祛聚、溶栓治疗者27例,介入溶栓治疗者10例,手术治疗者7例。无死亡病例。1例因肠管坏死范围较为广泛,保留正常小肠长度不足1米,恐预后不良。其余患者病情均好转。门静脉血栓病因多种多样,起病多较为隐匿,有时急骤,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与体征,有些直到肠淤血,腹膜炎,肠管坏死,剖腹探察时才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和积极溶栓治疗有助于防止肠管坏死的发生。彩超检查为较好的筛选手段。一旦明确PVT诊断,应积极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只要无明确坏死、肠穿孔及腹膜炎表现者,均应尽早采用祛聚、抗凝、溶栓治疗,尤其是新近出现症状者。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但无明确肠坏死、肠穿孔表现,有全身溶栓的禁忌症者,可给予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为经股动脉肠系膜上动脉(SMA)留置导管溶栓。在其效果不佳时,则行经皮经脾静脉穿刺插管溶栓,其优点是可直接应用机械方法清除血栓,术中直接将溶栓剂注入PV-SMV的血栓内可大大增加溶栓效率,减少剂量,从而降低出血并发症。另外还有经皮、经肝门静脉插管溶栓,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途径溶栓等。对于急性起病,临床发现腹痛、呕血、黑便或腹膜炎体征者,高度怀疑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时应尽早大胆地进行剖腹探查术。治疗方法一般分为肠切除肠吻合及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取栓术。术中判断是否有肠管坏死、肠管坏死范围是手术的关键。无论何种治疗方法,抗凝治疗均需持续至少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PVT的预防较治疗更有意义,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门脉高压断流术者,应定期复查彩超,检测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酌情给予抗凝、祛聚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