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由财政部会同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四部委联合发文出台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标志着中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初步建成,对于正确评价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强化国家的监督管理机制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试图用一种简化的规则去规范企业的评价行为,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的问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了误导作用。本文通过对ABC公司实施企业绩效评价的持续观察,系统地评述在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文章还揭示出现行评价方案的实施在企业潜伏下了一些危机,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观察,文章对问题的根源从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体制原因方面做了深入地探讨,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始终受到体制因素的束缚,在评价目的上存在局限性。 继而,本文得出结论,评价目的的局限性导致了信息收集的不充分和信息加工手段的不恰当,体制上的原因限制了评价目的全方位,综合性的调整,这是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仅仅依靠操作过程中的修补,避免不了问题的持续发生。 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方面是要加快产权改革和所有制改革、健全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培育经营者外部竞争的“隐性机制”,为评价体系的建设扫清道路;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还需要做必要的调整改进以促进自身的完善。 最后,本文提出了新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建设应该综合考虑三对矛盾关系的协调:财务手段和非财务手段相结合,现实基础与长远安排相促进,内部管理和外部发展相配合。三者的同一前提是企业目标,通过企业目标的规划和安排将三对矛盾关系协调起来,成为新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