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和进食是生命体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前者促进物种繁衍,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后者保证个体生存。那么对于物种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性和进食,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很多研究多是分别研究性和进食,从这些研究可以间接发现性和进食有一些共通之处,说明两者或许存在某种联系。另外,性和进食在各种文化中常常被同时提及,例如中国独特的食物文化,“食色,性也”、“秀色可餐”,但很少有研究专门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我们猜测性和进食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两者才会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常常同时出现。我们计划从心理、行为层面了解性和进食,同时也从社会文化层面进行分析。此外,已有研究对压力影响下的性和进食分别做了探讨,使用性或进食来应对压力似乎也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也将会对压力影响下的性和进食如何变化进行研究。最后,男女两性在性上表现是不同的,例如男性似乎比女性性驱力更强;进食上也有区别,如我们常常看到女性通过吃东西来缓解压力而很少听闻男性如此。因此我们也好奇两性在性和进食之联系上是否会表现出性别差异。为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探究竟,我们从不同角度对性和进食进行分析,逐步深入地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1试图从心理和行为层面分析性和进食是否存在联系。我们从奖赏(渴望和喜爱)的角度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将问题具体化为分析对性和进食的渴望和喜爱是否存在联系。此外我们也试图进一步分析人们对性和进食渴望(喜爱)的可能的模式。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的形式,收集人们对性和进食一般意义上的渴望和喜爱程度。结果显示:(1)性渴望(喜爱)和进食渴望(喜爱)只在男性群体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社会群体内性取向只与女性的进食渴望呈显著的正相关;(3)情绪性性渴望(性活动)和情绪性食物渴求(进食行为)显著正相关,且两者之间的关系男性比女性更加紧密;(4)两性对性和进食有不同的渴望(喜爱)模式。其中女性的渴望模式有三种:高渴望、低进食渴望和低性渴望;而男性的渴望模式有两种:低渴望和高渴望。女性的喜爱模式有两种:高喜爱和低喜爱;而男性的喜爱模式有三种:高性喜爱、高进食喜爱和低喜爱。研究1说明性和进食在大众群体中确实存在行为和心理层面的联系,但仅体现于男性身上。即便是在负面情绪下,性和进食之间的联系男性也比女性的更加紧密。综合来看,我们推测性和进食,于男性来说,扮演着更加平等的角色。对性和进食的模式分析发现,尽管性和进食都很重要,但人们对两者的渴望和喜爱并非只有一种模式。或许个体的繁衍、生存动机不同,导致不同亚类型群体的产生。研究2试图分析压力情境下两性的性和进食分别如何变化。同样通过网上问卷的方式,收集被试最近一个月感知到的压力、性和进食的变化情况(包括量、频次、渴望和喜爱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对于男性,整体上压力与男性的进食和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具体地,压力能预测男性的进食频次、进食渴望、进食喜爱、性活动频次、性渴望。但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进食喜爱没有统计学意义;(2)对于女性,压力仅和女性的性变化有显著正相关。具体地,压力能预测女性的性渴望和性喜爱。但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压力仅能显著预测女性的性喜爱,压力越大,女性对性的喜爱程度越大。本研究结果说明中国环境下,压力对男性的性和进食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男性可能会通过进食和性活动来缓解压力,但压力对女性的性和进食的影响没有统一的趋势,女性或许并没有统一的应对方式。研究3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性和进食的联系,解释为什么各种文化中性和进食常会伴随出现,我们猜测这缘于进食有性的隐喻。实验首先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呈现食物图片以激发被试的进食认知,或者中性图片以作为对照。之后让被试评价一系列人物微笑面孔照片,判断目标人物是否在展示自己的性魅力。如果进食有性的隐喻,那么被激发出进食认知的实验组,会将这种认知所隐含的含义(性)投射到中性目标(面孔照片)上,进而认为面孔有更多的性含义,从而更倾向于认为目标人物在展示自己的性魅力。我们发现,展露食物图片的实验组比控制组更倾向于认为目标人物在展现自己的性魅力。这说明食物图片或许激发了被试的进食认知,并将进食所隐含的性含义投射到了中性目标上,因此实验组被试更倾向于认为目标人物在展示自己的性魅力。总之,我们的结果初步说明了进食确实有性的隐喻。总之,通过三个研究我们发现性和进食在行为和心理层面确实存在一般性的联系,且这种联系仅体现在男性群体中。即便是负面情绪或压力情境下,性和进食之间的联系也表现为男性比女性更加紧密。之后的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压力会同时影响男性的性和进食,而女性却不是如此。我们猜想男性可能通过性和进食来应对压力,而女性并没有统一的应对方式。此外我们剖析出了两性有不同的性和进食模式。最后我们发现进食有性的隐喻,说明人们知觉到了性和进食之间的联系,并将其表现于社会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