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基于重污染企业绿色专利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456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绿色创新作为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理念的结合点,被认为是能够缓解经济增长与生态破坏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是创新和知识创造的基本来源,研究企业的绿色创新对企业本身以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波特假说”,实证研究了企业的绿色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期丰富国内相关文献。
  本文以我国A股2005-2010年286家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以绿色专利申请来衡量企业的绿色创新,分别用总资产收益率(ROA)、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对绿色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借鉴相关文献的做法,用企业历史的绿色创新能力(即过去三年的绿色专利总数)来代替当年的绿色专利数量,以解决绿色专利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互相影响的反向因果关系。此外,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绿色专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是否具有滞后效应,以及不同类型的绿色专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绿色专利与企业的财务绩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第二,绿色专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绿色专利与企业的ROA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之间的“U”型曲线关系存在1-2期的滞后效应,滞后1-3期的绿色专利申请均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第三,不同类型的绿色专利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绿色发明专利与财务绩效的三个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绿色实用新型对企业的ROA则没有显著影响。
  本文的研究发现在当前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的“U”型关系表明,通过绿色创新可以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企业则应当树立长远眼光,不应只看到绿色创新在短期对企业绩效的消极影响。
  本文的主要贡献表现在:首先,利用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筛选整理出绿色专利,并以此来衡量企业的绿色创新,这在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很少采用;其次,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结论也呈现出不一致性。本文在研究绿色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时,同时考虑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曲线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滞后效应,并且按照专利类型的不同,又分别考察不同类型的绿色专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从而丰富了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水稻作为我国的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它的种植面积变化历来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也是国家和区域制定粮食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准确的获取水稻生产信息,正确及时地掌握农作物生产状况,对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统计,全世界共有约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淡水资源被用于稻田灌溉。此外,稻田也是甲烷(CH4)的重要来源,对全球温室效应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大范围水稻种植
学位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贯穿了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农地流转在被提出之初,被寄予了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厚望。然而随着改革探索的进一步深入,农地流转规模增速和农民收入增长增速都出现明显的下滑,农业经营收入对家庭收入的贡献率持续下降,农地流转可能陷入“内卷化”和收入增长效应疲软的双重困境。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新时期乡
学位
农村能源是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消费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居民身体健康都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面向家庭尺度的农村能源消费问题是反映居民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一直以生物质能源作为主要的生活能源,不仅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还造成了森林砍伐、土壤侵蚀、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推动农村地区能源消费转型已经成为国家生态文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要求回归田园、亲近自然的愿望愈加强烈,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在大量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对乡村旅游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一2022年)》中明确了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和未来的发展目标。然而农家乐空间分布现状不清、缺乏空间规划、节约
学位
近年来,我国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减少和消除贫困的工作,随着农村扶贫工作的稳步推进使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贫困问题在残疾人群体中依然十分突出,其中农村残疾人尤为明显。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残疾人在生活或死亡中比其他普通人存在的障碍要更多,在基本生存环境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社会也并没有广泛关注残疾人的个人
学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低收入的人群纷纷加入到流动摊贩的队伍中,城市流动摊贩的经营活动造成了交通堵塞、环境卫生等问题,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作为我国城市治理中的一个棘手难题,流动摊贩治理难有着深层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原因。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N市流动摊贩的治理现状,以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访谈调查法为依据,分别从城市管理者、流动摊贩、社
学位
在风险社会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直接裸露在各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火灾和盗窃等社会风险之下,基层社会治理的难度日益增加。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保险能够减轻人们的经济损失,提升人们的风险应对能力。推动保险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对于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利用保险的社会风险识别、社会风险评估、社会风险转移机制,把保险业的专业风险治理人才、风险治理技术、
学位
文化扶贫与物质扶贫,可以说是脱贫攻坚战的一体两翼,诚如大家所见物质扶贫的成效在短期内是十分可观的,而文化扶贫在短期内并不能见到实际成效,但文化扶贫能潜移默化的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近年来,文化扶贫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可,文化扶贫相关政策也正在逐步完善,但文化扶贫不像物质扶贫简单,更需要用心思考贫困户的深层文化需求时什么,所以,在文化扶贫的实践过程中必定遇到一些困
学位
电子政务的全面推进和公民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是,各地区省级政府采购透明度差距较大,那究竟什么因素影响了各地区省一级政府采购透明度的差异呢?这一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在梳理公民社会理论、知情权理论、治理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采购信息公开发展和制度建设历程,通过对31个省级政府采购地方分网采购项目的评估和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构
学位
企业创新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不仅需要提高企业在制造方面的能力,更多的还需要依赖新技术和新产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支柱,一国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之一是企业创新,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创新本身因具有周期长、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尤其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  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银行无疑是我国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