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①探索HBsAg阳性孕妇细胞是否可进入胎儿血循环,HBV通过细胞转运使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机制。②探讨HBV宫内感染和PBMC HBV感染复制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1年12月至2003年10月由太原市传染病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各12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孕期及产后的流行病学基线资料,采集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且未注射HBIG前的股静脉血,母亲肘静脉血,进行了下述研究:①用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HBsAg、HBeAg及新生儿血清HBsAg;用 nPCR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用sPCR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PBMC中的HBV DNA;②用PCR-STR、AS-PCR和hemi-nPCR方法检测新生儿外周血中母亲DNA。③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HBV宫内感染和PBMC感染复制危险因素的研究,并对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④资料输入Visual Fox Por 6.0数据库,采用SPSS 10.0 for windows、EPI Info 20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新生儿HBsAg、HBV DNA和PBMC HBV DNA任一项阳性者50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40.65%(50/123),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者HBV宫内感染率为38.64%(17/44)。2.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时,孕妇PBMC HBV 感染与HBV宫内感染无关联(χ2 =3.62,P﹥0.05);孕妇血清HBV DNA阴性时,孕妇PBMC HBV 感染与HBV宫内感染显著相关(χ2 =8.77,P﹤0.01)。3.用PCR-STR方法检测新生儿外周血中母亲特异性等位基因表明母亲及其新生儿的TH01基因多态性尚不能用于确定母亲的特异性等位基因。 <WP=5>4.用AS-PCR和hemi-nPCR方法检测新生儿外周血中母亲DNA(以GSTM1、ACE基因作为母亲的特异性等位基因),细胞标本中共检出42对信息病例对,其中26例新生儿外周血中有母亲DNA,占61.90%(26/42);血凝块标本中共检出42对信息病例对,其中31例新生儿外周血中有母亲DNA,占73.81%(31/42);血清标本中共检出36对信息病例对,其中26例新生儿外周血中有母亲DNA,占72.22%(26/36)。5.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为孕妇PBMC HBV感染(OR=8.78,1.23-62.69)、母-儿细胞转运(OR=8.40,1.42-49.74),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其它因素的暴露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别。6.新生儿PBMC HBV感染危险因素为孕妇PBMC HBV rcDNA阳性(OR=8.44,1.37-51.83)、母-儿细胞转运(OR=11.96,2.08-68.81),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新生儿PBMC HBV复制危险因素为孕妇PBMC HBV 复制(OR=16.94,1.71-167.68)。结论 1.ELISA检测新生儿血清HBsAg、nPCR检测血清HBV DNA、sPCR检测PBMC HBV DNA,任一项阳性者判定为发生HBV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为40.65%。2.孕妇PBMC HBV感染与HBV宫内感染有关联,提示孕妇PBMC HBV感染是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3.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外周血中检出了母亲DNA,表明了孕期母儿细胞在母儿血循环中发生了转运。而且母-儿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和新生儿PBMC HBV 感染均有关联,但母-儿细胞转运与儿-母细胞转运无关联,揭示HBV通过细胞转运使胎儿发生了HBV宫内感染。4.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PBMC HBV 感染、母-儿细胞转运,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新生儿PBMC 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PBMC HBV rcDNA阳性、母-儿细胞转运,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新生儿PBMC HBV复制的危险因素为孕妇PBMC HBV 复制。5.HBV宫内感染的可能途径是感染HBV的孕妇细胞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6.新生儿外周血PBMC HBV感染的可能原因为PBMC作为HBV肝外侵袭和复制的场所,使HBV以PBMC为载体通过胎盘屏障而感染胎儿;含高浓度<WP=6>HBV的母血感染胎儿的淋巴器官,胎儿PBMC可由胎儿受染的淋巴器官获得感染,可表现为仅PBMC HBV DNA阳性;也可发生胎儿PBMC受染后再感染其外周血,表现为外周血HBV DNA和PBMC HBV DNA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