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池沟流域作为人居环境的基本单元为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实态研究,目的是真实的反映该流域人居聚落的现状实态,并结合半个多世纪以来聚落的发展与变迁准确的把握小池沟流域在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下的人居聚落发展的规律,并借此寻找一套高效、特色鲜明、切合实际的针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聚落未来发展的适宜性模式。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小池沟流域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况;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及意义,并对小池沟流域的人居环境概况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小池沟流域人居环境实态研究和第四章小池沟流域聚落形态和内部结构实态研究;这部分为本文的核心所在,不仅通过对小池沟流域的村落分布与资源空间分布、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产业布局、交通联系等社会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实态研究(宏观层面),并且结合半个世纪以来村落的发展与变迁对其村落内部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实态研究(微观层面),着重讨论村落分布、规模、形态与资源、生态、经济等决定因素的互动关系和村落自身发展的机制因素。第三部分——第五章小池沟流域人居环境的适宜性模式探究;通过第二部分的研究成果(小池沟流域人居环境现状以及驱动人居环境发展的因素和发展规律),并结合小池沟流域未来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产业结构、生产模式、规划建设、民居发展进行实际有效的适宜性模式探索,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以供参考。综合各部分的研究,总结如下:1、小池沟流域村落规模和分布规律及现状实态:小池沟流域内的村落分布呈现明显的尽端式特点,自北向南人口逐渐增多,村落规模逐渐增大,与资源空间的分布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有优势资源空间区域的村落往往是规模较大的聚集型塬上村落,反之规模较小,且多为沟边村。南部的经济状况明显优于北部,南部的产业相对较多;近年来流域内的产业结构也在政策的干预下逐渐改变,比较明显的就是农业的科技化在逐步加大;旅游资源丰富,不过还待进一步的合理开发利用;目前流域内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道路分级较明确,中下游的道路数量明显大于上游,道路形态大部分呈现树枝状,同时,道路也对变迁痕迹明显的沿道路长条型村落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2、村落内部形态和变迁规律:村落的内部形态有散落型、长条型、聚集型;三种形态人口依次增多,所占有的资源空间依次变大,生活、生产系统的界限也依次逐渐明确;随着生产力发展,水资源这个限制因素被逐步解决,人们开始远离沟壑,到交通更便利的塬面居住,塬面窄,交通便利的区域发展成沿道路条状村,塬面宽的区域发展成聚集型村落;3、未来小池沟流域人居环境的适宜性模式:推进生态科技型农业,增加土地的生产力,逐步改变土地流转制度,让农业向企业化发展,并应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着重打造生态·文化体验式旅游;村镇应该有明确的分级体系,以点到面,形成中心镇对中心村的辐射,中心村对基层村的辐射,并结合周边生态环境予以分区、限制和调整。村落单元的规划建设应将生产系统融入综合考虑;村落的民居应该通过技术的更新改变内部的使用舒适度,并要结合有价值的手段保留和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