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垂体腺瘤是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15%,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80/10万?90/10万,尽管被认为是良性肿瘤,但是多达25%?55%的垂体腺瘤呈侵袭性生长,并且一些腺瘤在临床上呈现出侵略性行为,临床上发现这类具有侵略性行为的腺瘤即使经过手术、药物、放射等治疗仍会复发,我们将其称为侵略性垂体腺瘤。这类肿瘤与侵袭性腺瘤不同,以易于复发和缺乏治疗反应为特征。如何早期预测垂体腺瘤的这种侵略性行为,以便通过密切随访和多学科协作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⑴分析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并初步探究影响垂体腺瘤术后瘤床渗血的因素;⑵探究影响垂体腺瘤侵略性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⑴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1年2月到201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64例垂体腺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⑵使用Microsoft Excel录入、整理数据;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统计方法包括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⑴264例垂体腺瘤患者中,男性119例,女性145例,年龄分布在10~82岁,年龄中位数为43岁,66%的患者年龄分布在31~60岁。其中微腺瘤36例(13.6%),大腺瘤185例(70.1%),巨大腺瘤43例(16.3%);PRL腺瘤(71例)、GH腺瘤(34例)、ACTH腺瘤(19例)、TSH腺瘤(5例)、FSH/LH腺瘤(76例)、无功能腺瘤(45例)、多激素腺瘤(14例)。FSH/LH腺瘤男性多见,GH腺瘤、ACTH腺瘤、TSH腺瘤、无功能腺瘤女性明显多于男性;⑵7例患者术后CT显示瘤床渗血,其中5例为开颅手术,占所有开颅手术的9.3%。年龄和肿瘤体积与术后瘤床渗血相关,肿瘤的切除程度与瘤床渗血无明显相关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年龄越大、肿瘤体积越大,术后瘤床渗血的风险越高;⑶随访到186例患者,侵略性垂体腺瘤11例,有6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占侵袭性腺瘤的15.8%。患者年龄、肿瘤是否为侵袭性、Ki-67指数、有无核分裂相与肿瘤的侵略性行为的发生相关(p<0.05)。p53与肿瘤的侵略性行为无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β值<0,Exp(β)<1,说明年龄是垂体腺瘤侵略性行为的保护因素,肿瘤呈侵袭性生长、Ki-67指数较高、病理见核分裂相β值>0,Exp(β)>1,说明这三个因素是垂体腺瘤侵略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⑴年龄和巨大腺瘤是垂体腺瘤术后瘤床渗血的危险因素;⑵年龄是垂体腺瘤侵略性行为的保护因素,肿瘤呈侵袭性生长、Ki-67指数较高、病理见核分裂相是垂体腺瘤侵略性的危险因素,p53与肿瘤的侵略性行为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