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就译者在翻译独立的句子时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作者采用了TAPs(有声思维法),反省法,回顾法和观察法,对译者在翻译过程每个阶段的所想所做以及所采取的策略进行了定性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TAPs等研究手段,得出了一些关于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的推论,这在国内还不多见。主要推论如下:1、当译者用视觉辨认系统建立起线性的句子以后,句子就进入了译者的常用词汇存储(Frequent Lexical Store)和常用结构存储(Frequent Structure Store)中,它们就像一个筛子,句子经过它们之后,在译者的短暂记忆中就剩下与它们没有重叠的生词和新句式结构了,然后这些生词和新句式结构就分别进入译者的词汇搜索机制(Lexical Search Mechanism)和句法分析器(parser)中了。2、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参与者”,“事件过程”以及“参与者与事件之间的关系”的语义分析,对于得到正确合适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3、语用分析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4、在合成阶段,译者通常都保持合成的结果和分析的结果在意义、形式、风格上一致,这是默认的途径,但是如果译者在合成阶段发现可能得到的结果不通顺或者译者不满意,他则会返回分析阶段,重新进行语用、语义或句法分析。5、分析是起点,合成是终点。但是在最终生成译句之前,译者可能会在分析和合成之间往返,翻译的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混合交错的。6、在翻译过程中,主要能看到如下的一些策略的使用:(1)漏斗策略、(2)猜想策略、(3)结合世界知识策略、(4)选择评价策略、(5)联想策略、(6)使用计划器建立如何翻译的计划和使用概念组织器监测和修改翻译结果策略。7、职业译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意义,内容上,更多关注风格,而不是句子结构。8、职业译者往往在翻译过程中考虑的更多,在分析和合成的之间往返也更多,因此也更频繁的使用计划器计划下步该如何翻译以及使用概念组织器来随时监测和修改翻译结果,也更频繁的使用选择和评价机制。文章的推论对于译者控制翻译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做好翻译都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