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中医理论探讨D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将DPN各证型与相关指标和因素比较分析,探讨DPN各证型与相关指标的关系,进而让人们了解对该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07年6月—2008年5月门诊和病房DPN患者共116例,依据2007年6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负责编写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将DPN患者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四组。分别纪录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素-1等相关指标。将属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亏虚型DPN患者的相关指标相互比较。收集资料后进行相关的整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的Newman-Keuls法,即q检验。并进行初步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糖尿病病程方面以肝肾亏虚组最长,与气虚血瘀组、痰瘀阻络组、阴虚血瘀组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均为P<0.01)。空腹血糖水平在痰瘀阻络组中最高,与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肝肾亏虚组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均为P<0.05)。糖化血红蛋白在痰瘀阻络组、肝肾亏虚组与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以肝肾亏虚组较高。痰瘀阻络组的血清总胆固醇较高,与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肝肾亏虚组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分别P<0.01,P<0.05,P<0.01)。阴虚血瘀组的甘油三脂平均水平较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肝肾亏虚组的高,但各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在气虚血瘀组最低,与阴虚血瘀组、痰瘀阻络组、肝肾亏虚组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分别P<0.01,P<0.01,P<0.05)。低密度脂蛋白以阴虚血瘀组最高,与气虚血瘀组最、痰瘀阻络组、肝肾亏虚组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分别P<0.01,P<0.01,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素-1均以气虚血瘀组为高,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素-1在DPN各组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DPN各证型中,按所占比例从高到底排列依次为:痰瘀阻络证、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男、女两组证型比例相互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PN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不仅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PN是由多因素所致的,西医学认为血管损害、代谢紊乱等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病程、糖脂等代谢紊乱与DPN的发病有关。中医学认为痰浊血瘀是造成DPN的主要原因,阴亏是发生DPN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DPN要重视预防、宣教工作,及早干预、治疗相关危险因素能有效防治DPN的发生和发展。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坚持辨证论治是治疗DPN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