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纤维化与瘢痕组织形成可引起硬膜和神经根周围的粘连、硬膜囊受压、神经根滑动受限、以致酿成再发性根性坐骨神经或下腰部疼痛乃至手术失败。如何防止这种并发症是骨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系应用胶原酶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实验材料 1.实验所需动物:家兔90只,体重2.0~2.5kg。 2.实验所需药品:2%苯巴比妥钠、0.5%普鲁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2%透明质酸钠、胶原酶。 3.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光镜、病理切片设备。 实验方法 家兔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用2%苯巴比妥钠(30mg/kg)腹腔内注射做基础麻醉,用0.5%普鲁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无菌术下用微型咬骨钳咬除其腰段椎板,造成0.5cm×2.5cm椎板缺损,保留完整硬膜,随机选择3种不同处理。A组:椎板缺损区充填生理盐水0.5ml;B组:椎板缺损区充填2%的透明质酸钠0.5ml;C组:椎板缺损区充填胶原酶0.5ml(120单位)。麻醉苏醒后在同一饲养条件下分笼饲养,并于2、4、8、12周随机选取动物进行各项观察与检测。 肉眼观察:于各时间点在手术显微镜下对每组动物进行解剖观察,按改良nydell和Balazss标准行粘连韧度评分。 光镜观察:每组动物处死后完整地取出包括骰棘肌在内的手术段脊柱,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48小时后,用5%的硝酸脱钙 2周。将约 1.5 cm $板缺损段脊椎标本均等取为三段,分别脱水和石蜡包埋,每段横切片H枚,厚度 5 pm,行 HE染色后光镜观察,根据硬膜粘连面积、硬膜外胶原密度及癫痕组织向椎管侧方和后方延伸程度三方面接改良Nussbaum标准给予组织学评分。 统计学处理:应用Sffislo.0版本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 实验结果 肉眼观察: A组:术后2周时硬膜粘连,但可钝性分离。4周时,癫痕组织数量未见减少与硬膜粘连不易分离。8J2周时,癫痕组织质地渐硬,与硬膜完全粘连,不能分离。 B组:2周时硬膜与背侧肉芽组织轻度粘连,易与硬膜分离,粘连轻于A组u值<o.05人4周时,硬膜外粘连增多,可钝性分离,粘连主要集中于背侧。8J 周时,硬膜背侧形成较致密的粘连,不易分离,在椎管侧方则粘连较少。8周后粘连与人组无明显差异 *值>0.05)。 C组:2周时硬膜外间隙明显,无明显粘连,4周时硬膜无或呈散在的粘连。8* 周时,硬膜外间隙完整\硬膜与癫痕组织无明显粘连。C组在各时间点粘连度明显轻于A组p值<o.m人 光镜观察: A组:术后2周,硬膜外大量的肉芽组织充填,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肉芽内以中性炎细胞浸润为主,硬膜粘连较广泛;4周时 ·2·大部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血管减少,部分间质发生透明变性,粘连进一步加重;8周时肉芽组织完全纤维化,胶原致密,硬膜与癫痕粘连致密;炮周时椎板再生完成,椎管变形明显,硬膜与新生椎板粘连。 B组:术后2周,硬膜囊背侧有肉芽组织充填,并形成粘连,有成纤维细胞增生,但不如A组活跃,于椎管侧方及神经根部见少许残存的药物成分,中性白细胞反应较明显;4周时,未见药物成分,炎细胞反应减轻,硬脊膜背侧粘连较2周时增多,但于椎管侧方则无明显粘连,或仅有少许粘连;8*2周时,硬脊膜背侧肉芽组织完全纤维化,胶原致密厂泛粘连。 C组:术后2周,硬膜外可见充填的药物,有中性白细胞反应,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较A组增生不活跃,胶原稀疏;4周时炎细胞反应减轻,成熟纤维细胞仍较A组少,胶原密度低,硬膜呈散在的膜性粘连;术后8周,硬膜几无粘连,硬膜外间隙明显;12周时药物完全吸收,椎板修复完成,硬膜囊与周围结构无明显粘连,表面光滑,硬膜外间隙完整。 按改良 Nussbaum组织学评分:2/SJ 周 C组积分最低8组除人 周时积分较低,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泽值<0.05厂8。12周与A组无显著差异泽值>0.05入人组与A组人组与B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显著瞩值<O.05人 讨 论 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及神经根周围纤维癫痕形成的研究在不断地深人。用单一的膜性材料阻挡防止椎管内粘连显得有所欠缺。一些学者用大分子的胶体物质预防粘连,利用其半液体的特性,能包绕在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周围,从而达到三维预防粘连的目的,虽取得一些成绩,但各家报道的结果尚有较大出人。因此,预 ·3·防椎板切除术后椎管内粘连仍是一个未很好解决的课题。 本文B组见到透明质酸钠在椎管内存留仅约2周,且多位于侧方,对椎管内侧方粘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在背侧则形成致密粘连。正是由于其在局部存留时间短和分布的不均匀性,所发其预防粘连的作用同样是不完善的。 本文结果显示人组预防粘连的效果优于A8两组。我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胶原酶为胶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