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雅各、翟理斯、韦利及其中国典籍英译研究——以《论语》和《标有梅》为个案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u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理雅各、翟理斯、韦利三位英国汉学大家及其中国典籍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他们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研究,寻求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翻译的有意启示。   本文先介绍三位汉学家的基本情况。理雅各是19世纪来香港的英国传教士,翻译了大量中国典籍,对中国宗教有较深入的研究,后任牛津大学中文教授。翟理斯是前英国驻华外交官、著名汉学家、剑桥大学第二任汉学教授。韦利是20世纪最杰出的汉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英国介绍中国和日本文学最有成就者。他尤其擅长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在西方汉学界有巨大影响。结合英国汉学发展的历程,本文简介了三位英国汉学家的生平、社会背景、学术历程及其在英国汉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并着重介绍了这三个人在典籍英译上的学术分歧。   本文重点探讨三位英国汉学家的译学与译作。主要从翻译目的和翻译态度两个方面研究三位汉学家的选材倾向,从语言、文化、文体等角度对比三位汉学家英译中国典籍的情况,并评价了中国典籍翻译的成就对三位汉学家的影响,以及三位汉学家对现代英美汉学和中国翻译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1)翻译文本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态度和翻译目的,态度与目的取决于译者的思想倾向,思想倾向取决于译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在翻译中,译者的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原有的翻译成果与译者是相互影响的,原有的翻译成果成就了译者,译者的劳动丰富了成果的宝库。3)语言的对译难,但更难的是文化的再现。4)诗歌的翻译应以意境的再现为第一要着。5)对中国古籍的翻译,适当加注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其他文献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而唐诗更是中国古诗中一颗最璀璨夺目的明珠和最突出的代表。唐诗充满美感,别具特色,代代相传,在世界诗歌尤其是短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唐
翻译难,译诗更难,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更是难上加难。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历来在翻译界争论颇多。许渊冲和庞德因他们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实践而蜚声中外,同时他们旗
本文以优选论和CVX音节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汉语普通话和日语东京方言的音节结构的分析,验证CVX音节理论在日语中的适用性,并找出影响两种语言音节结构的制约条件。同时确定这些制
消费信贷对美国的消费文化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丹尼尔贝尔和其他学者所描述的,大批量的生产,大规模的市场营销,大范围的融资,或者说消费信贷成为了消费社会的三大支柱。消
学位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译者则是翻译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译者主体性就是指译者为满足译入语文化需要在翻译时表现出的一种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在文学翻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处理器的CAN现场总线与以太网络互连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该通信接口卡的软硬件设计,实现了生产管理层和智能装置之间基于IEC60870-5-101/104通信规约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