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述了热管的分类、工作原理及特性,并从固有参数和操作条件两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强化传热的研究进展。目前许多研究者对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实验可视化困难、影响因素众多且存在协同作用等因素,导致针对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传热机理难以进行深层研究,且研究成果存在许多分歧。本文分别制造了两支外形尺寸相同的铜-水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检验了其有效性,其中一支为普通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另一支为蒸发段带有内插件结构的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总长610mm、无效长度10mm、蒸发段长200mm、绝热段长100mm、冷凝段长300mm,管壳由内径8mm、壁厚1mm的T2紫铜管制成。搭建了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传热性能实验台,针对加热功率、倾角及内插件结构对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实验中加热功率分别设定为200W、275W、350W、425W、500W,倾角分别设定为30o、45o、60o、75o、90o。同时本文建立了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数值模型,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并对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传热性能及内部传热传质和流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应用数值模拟从传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实验结果,获得了传热机理。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实现了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内部流动和传热过程的模拟,利用可视化模块可对实验中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传热性能变化趋势及其内部传热机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预测。两相闭式热虹吸管蒸发段热阻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总热阻、冷凝段热阻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单调减小。从模拟结果的可视化中可以发现,气泡的形成、碰撞、合并等行为是加热功率影响蒸发段传热性能和传热机理的主要原因,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蒸发段传热机理逐渐由混合对流向核态沸腾转变,当传热机理为核态沸腾时,蒸发段传热性能最佳。冷凝段蒸气流速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气-液界面剪切力的作用下,削弱液膜厚度、降低液膜导热热阻并增强蒸气与铜质壁面对流换热强度,改善冷凝段凝结传热,此为影响冷凝段传热性能的原因之一。在不发生传热恶化的前提下,对于蒸发段传热性能而言最佳倾角为60o,相比于倾角为90o的条件下,两相闭式热虹吸管蒸发段热阻降低12.1%。从模拟结果的可视化中可以发现,存在倾角条件下,因两相闭式热虹吸管蒸发段上下两侧受到不同的上浮驱动力,而影响上下两侧壁面气泡合并、脱离等过程,从而影响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蒸发段传热性能。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冷凝段热阻在倾角为45o时达到最小值,相比于倾角为90o条件下,五种加热功率下的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冷凝段热阻平均降低10.7%。总热阻均在60o时达到最小值,相比于倾角为90o的条件下,四种加热功率条件下两相闭式热虹吸管蒸发段热阻平均降低8.8%。对于带有内插件两相闭式热虹吸管蒸发段性能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当加热功率为275W时蒸发段热阻、总热阻均达到最小值,从模拟结果的可视化中可以发现,加热功率较低的条件下,内插件结构使蒸发段内形成更多的气化核心,而加热功率过高的条件下,内插件结构不利于蒸发段内气泡的脱离,导致蒸发段内产生大气泡,导致干涸现象和沸腾极限的发生,此为内插件结构影响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传热性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