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名词,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西方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社会工作机构在中国有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相继在中国的香港、台湾、广东、北京等逐步兴起和发展,社会工作机构也应运而生。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人民物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方面人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人民更加关注社会民生,对社会福利的需求也越来越细致。另一方面,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日趋复杂,传统官办性质的社会工作行政机构需要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为之提供更为全面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作为补充。因此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对社会工作机构运行状况研究即是对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研究,以六安市F社工机构为例,侧重对社会工作机构运行状况的成立背景、发展现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矛盾问题和个别性的局限性因素等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对六安市F社会工作机构进行概述、分析及问题探究,旨在分析个别社工机构运行中的问题,探究我国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过程中的优势资源和不足之处,分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进而能够让国家和社会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转变职能,为民众提供更加全面的社会服务,提高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在机构平稳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机构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弊端和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话题。具体表现为:1.机构制度局限,机构过于依赖政府。在资金方面,机构自筹部分近乎为零;在机构人员管理上,机构管理松散,机构通过外聘督导的形式,对机构进行远程管理,无疑会产生“上行下难效”的现象。督导长期迫于自身的教学任务和学术研究,也使得督导的监督和管理流于形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构的创新和发展。同时,社会工作行业的社会认同感低,很多社工机构的从业人员是在职的高校教师或社工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作为理事或督导的高校教师自身有着繁重的教学指标和学术课题等,因此他们无法长期驻扎机构;而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往往空有一些社工专业的理念知识,他们无法真正的将社工实务和社工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服务项目之中。种种因素就使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极容易陷入一种仅有社工专业理念却在服务项目中找不到立足点的僵局。2.机构自身建设不足。机构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体系,使得社工人员工作学习被动。同时社工机构在项目承接过程中顾此失彼,单纯性的将服务项目流于游戏形式,忽略了社工作为专业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成效。从从业社工的绩效考核中也很难找到社工服务的专业性指标,这就很难形成社工自身提高服务专业性的激励机制。3.社工专业人才建设困难重重。F机构从2014年成立以来,社工人员的流动率大于90%,机构的从业社工多来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或实习生。从社工人才建设角度来看,一方面社工人才晋升困难,专业社工的晋升途径往往通过社工考证来实现,民办社会组织中的社工人员很难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机构督导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知识的社工人员,得不到专业性的培训,使得社工人员缺乏服务经验和职业信心,进而造成专业人才流失。4.社工专业的社会公信度低。社会工作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发展不均衡,很多市县均没有社会工作机构。很多服务对象即使在接受服务之后对社工的认识仍停留于志愿者或社区工作者的概念上鉴于上述问题,笔者主要从政府部门与社工机构之间的关系改进,政府应尊重社工机构的专业权威,在具体的社工服务内容中适当放权给社工机构。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支持社工机构的发展,加强对社工行业的宣传,积极为社工机构的发展搭建相关平台。从机构自身而言,社工机构不仅要丰富资金来源途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自身体制建设,关注机构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积极发挥志愿者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