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理财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居民的理财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必须要明确的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因此也就导致互联网理财产品花样百出,从而吸引投资者瞩目。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实际上是通过所谓金融创新的手段进行包装,进而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发售,而通常投资者只能得到对于收益率的宣传,从而忽略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实质风险。因此本文在对诸多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实质交易结构进行了类型化分析后,认为互联网理财中蕴含的法律问题涉及诸多方面:将私募产品拆分后发售,实际完成变相公募;通过类资产证券化的手段处理底层非标资产,把风险转移给投资者;借助多层嵌套、与地方金融交易所合作来获得监管套利;以及存在运作资金池等违规行为。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标的实质存在着法律性质不明或基础法律关系模糊的问题。在对互联网理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梳理之后,又从理论、实务和司法三个层面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明确这些法律问题的根本原因,即理论学界对于互联网理财产品所涉及的标的资产的法律性质和具体法律关系存在不同观点,而实务中又对一些创新操作是否会违反监管规定存在疑问,同时司法审判中对于某一案件性质的具体认定也并不统一。最终,在对互联网理财的监管路径进行了全面梳理以后,提出了所发现问题的针对性完善建议。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对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产品结构梳理,尽可能全面的覆盖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各种类型,借助产品交易结构图的形式来进行梳理并从中梳理出法律问题,还在于从三个层面对互联网理财蕴含的法律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梳理理论界内的不同学术争议,并且对实务困境中的灰色操作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各类案件的司法判决理由来说明具体司法认识的不一致。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对互联网理财在产品法律性质的明确、金融创新边界的确立、穿透性监管的加强、与地方金交所合作的规范以及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健全等方面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互联网理财监管模式的优化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