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著名作家。沈从文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于他利用“乡巴佬”的视角去审视遐方绝域的“湘西世界”,他立足民间立场,着力展示自然、健康的人性,达到建构人性庙宇的文学目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的创作引起评论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很少有人提及沈从文小说中的狂欢精神。实际上,沈从文小说中的狂欢化色彩是非常浓厚的,从题材选择、语言风格,乃至文本内部结构及其蕴含的生命哲学,都体现出狂欢现象。因此,本文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民间的、狂欢的角度解读沈从文小说的狂欢化表现形式,从而窥探渗透其创作的狂欢精神。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从巴赫金狂欢化的“第二世界”着手,阐述了沈从文小说所表现的外在狂欢化场景。我们将民俗学与美学结合起来,把这个交叉学科带入沈从文小说的研究之中,通过小说中所体现的民俗现象挖掘当时社会内部的生存状况以及人们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民间的狂欢文化是沈从文创作的主要文化来源之一,通过小说中民族节日、敬祖祭神、劳动丰收、恋爱婚嫁等狂欢场面的书写,传达出“湘西世界”精神文化和民俗文化,确认了人们自由的存在状态,张扬了生命的自由意志。第二章论述了沈从文小说创作艺术思维方式的狂欢化。脱冕加冕仪式、颠覆传统的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语言风格的运用使沈从文小说在隐性层面凸显出狂欢化美学特征。艺术思维的狂欢化首先源于加冕脱冕,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象演绎了世界的交替和变更,体现出加冕脱冕仪式在文学中的渗透,表达了自由平等的精神与破坏更新的民间感受,具有乌托邦性质的理想精神,构成沈从文生命哲学的基石;在狂欢化的人物形象中,沈从文运用降格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傻瓜、疯子、狂人、小丑等颠覆传统的人物形象,展示他们怪诞的外形、言行和心理;沈从文小说的乡土味、通俗化的民间口头语言具有原生态特点,本文从粗鄙语言、戏谑讽刺和杂语三个方面谈起,正是这种“天然成趣”的语言魅力,使沈从文的文本产生狂欢化审美效果。第三章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狂欢精神进行反思。尽管沈从文小说在表层形式上应和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渗透出狂欢的智慧与精神,充满着对权威的挑战与不满,但二者不同的狂欢化世界感受,造成了沈从文的狂欢化书写是有别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表现形态上,沈从文小说中描述的狂欢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狂欢节,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政治和宗教的意识形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国的狂欢节庆活动是无法彻底消释统治者的权威,神、佛依然是人们祭祀、祈福的对象,皇帝依然被是众人崇敬、信仰,无法形成西方世界狂欢节中戏谑“国王”的内容;价值立场上看巴赫金对世界的感受是狂欢的、乐观的,而沈从文在表层狂欢书写的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悲剧意识。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另立欣赏准绳,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植入中国现代小说的研究领域,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是有意研究那些非主流的话语结构和形态,我们只是秉持巴赫金倡导的对话主义态度去审视作品,是建立在中西文化语境不同的前提下进行的,从而达到扩大沈从文的研究视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