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在文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ingo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然而,在当代认知隐喻研究中,隐喻则被看作是人类思想的来源,是人类进行认知、思考、行动以及发展语言的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喻的相关研究,包括从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研究到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研究,文化基础上的隐喻研究以及隐喻在语言和文化教学中的研究。这些研究发现隐喻与文化,隐喻与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概念隐喻是否能有效的应用于当前的文化教学实践,适时的提高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合理的使用语言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本文在隐喻普遍性和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探讨隐喻与文化的关系并分析其文化认知本质。在外语文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隐喻相似性和文化差异性的把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文化,并加深对不同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文化知识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将概念隐喻引入文化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了证明这种文化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者对重庆师范大学72名非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对比性教学实验。在实验阶段,在实验班作者有意识的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文化教学的课堂实践。在传统班则应用原来的文化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采用测试和问卷两种手段收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发现,在实验前测中,两个班对文化概念的理解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且两个班的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实验后测中,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因此,从这个实证的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概念隐喻应用于文化教学实践是可行的并且有效的。同时,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也发现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愿意积极的参与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去。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文化敏感性。在此基础上,作者阐释了概念隐喻运用于文化教学的启示。最后,这个论文指出这个方法是对现有文化教学方法的补充,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文化教学方法,而是希望这种方法与传统文化教学方法相结合更好的促进当前的文化教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再创造一直受到译界的关注。钱钟书先生认为翻译过程中有些信息会不可避免的丢失而有些又会被意外的再创造出来;郭沫若、林语堂、许渊冲、谢天振、杨武能、郑海凌等学
爱德华·贝拉米创作的《回顾:公元2000—1887》发表于1889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美国乌托邦小说,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保加利亚语、阿拉伯语和汉语等语言。直到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没有文化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湖南省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小康建设,把文化小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文化小康
<正>[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94 页、95页,练习二十四的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