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界定的法学思考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ing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国有资产的界定问题,所谓界定,首先阐述概念的内涵,以及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其次厘清企业国有资产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主体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权利的界限、范围和关系。本文首先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中企业国有资产界定中出现的三大问题,即概念问题、制度问题和实践问题。概念问题主要在于“企业国有资产”概念属于“国有资产”概念的真子集,但国有资产概念指向的范围并未在法律条文中出现,如何将企业国有资产包含的范围和国有资产包含的范围加以区分,以使“企业国有资产”这一已经出现在法律条文中的法学概念具有稳定性、确定性和适用性,是本文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度问题也主要包括三方面,所有权制度、产权制度、公司制度是否都能适用于企业国有资产这类资产,如何完善制度更新理论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是本文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实践问题笔者提出了经常被研究的三类实践中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何界定企业国有资产的归属,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国企对经营管理权的分权,如何构建和完善企业国有资产分级所有制度。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阐述美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四大国家的国有资产和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相关的权利义务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内容的理论研究,以提供给笔者解决第一部分所提出的三类问题的借鉴。本文的第三部分回应第一部分,也由三部分构成。对于如何解决概念问题,首先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无需再对国有资产这一概念的范畴和内涵进行研究定义;然后笔者提出了文章的第一个创新点,即在借鉴外国理论研究后,大胆提出了对我国国有资产的种类和分类的方式独特见解;随后进一步以此分类为基础提出了每类国有资产分别对应的主体和客体;最后在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了文意解释和目的解释。对于如何解决制度问题,首先,要重构沿用至今的国家所有权制度;其次,要根据国有资产的分类区分适用产权制度还是公司制度调整,其中每一观点下又分别提出三项论据以阐述和支持该观点。对于如何解决实践问题,也回应上文分为三个部分,文章通过对概念和制度问题的阐述已经为实践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持,笔者又借鉴了其他四个西方国家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在我国当前国情下对该三类实践问题能够适用的解决方法。
其他文献
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提倡扩大内需,“十二五规划”提出“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通过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潜力
公司僵局是指因股东或董事势力对抗而出现的公司决策或管理机制彻底瘫痪且自力无法逆转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旦无法扭转,便会演变为灾难,然后由内而外的、由点及面的扩散。公司僵
在欧米茄诉淘宝商标侵权纠纷案中,原告方首次提出“价格过滤机制”这一概念,并且双方对这一概念展开激烈的辩论,加之本案以调解结案,使得价格过滤机制的性质、效力显得并不明确。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后,大机器时代到来,机械工具不断增多,导致人们遇到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仅2015年,全国就发生了187781件交通事故①,有201.9万人享受工伤
学界对于生态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损害发生后的事后追究机制和补偿方式,而忽视了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最重要的事前控制。生态环境的损害是长远持久、并难以恢复到初始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