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为指导,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全面研究了西部地区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状况;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开发农村剩余人力资源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开发西部地区农村剩余人力资源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指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提出了开发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主要模式。该研究对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部分,简要说明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并对国内、国外研究动态做了综合性说明。 第二部分,通过对资源、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的分析,提出了农村剩余人力资源概念,对产生农村剩余人力资源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剖析,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进程和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总结。 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指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西部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开发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的有利条件,而西部农村人口素质低、贫困人口数量多、劳动力供需矛盾尖锐及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又是开发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的不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制约西部地区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层次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第四部分,重点阐述了西部地区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难点和具体任务。提出了从源头上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供应,从现状上转移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体开发思路。按照这一开发思路,对开发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的途径和措施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一是通过实行全国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加强扶贫开发和发展小城镇等措施来控制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增长。二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素质。三是通过实施农科教结合和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升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四是通过改革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寻找乡镇企业发展新契机、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等措施,促进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五是通过建立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体系、培训体系和城乡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剩余人力资源跨地区流动。 第五部分,通过总结彬县小章镇实施农科教发模式和杨凌示范区实施城乡一体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