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以淡水鱼糜制备冷冻鱼糜制品备受学者的关注。臭氧因具有脱腥和漂白的特性常被应用于淡水鱼糜的制备。但臭氧作为氧化剂能在水中产生多种高反应活性的自由基,这会引起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修饰,进而影响其凝胶特性。目前关于臭氧介导的肌原纤维蛋白氧化机制仍不清楚,为简化体系和排除鱼肉脂质的影响,本实验以草鱼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臭氧水处理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凝胶特性和热聚集行为的影响,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臭氧介导的蛋白质氧化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持水性的影响机制”(编号31771999);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大宗水产品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编号XLYC18071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淡水鱼糜制备冷冻鱼糜制品备受学者的关注。臭氧因具有脱腥和漂白的特性常被应用于淡水鱼糜的制备。但臭氧作为氧化剂能在水中产生多种高反应活性的自由基,这会引起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修饰,进而影响其凝胶特性。目前关于臭氧介导的肌原纤维蛋白氧化机制仍不清楚,为简化体系和排除鱼肉脂质的影响,本实验以草鱼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臭氧水处理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凝胶特性和热聚集行为的影响,并借助蛋白质组学技术(label-free)确定氧化差异性蛋白,为进一步阐明臭氧水介导的蛋白氧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臭氧在水产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以及调控和改善鱼糜制品品质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1、2、3、5、7、10 mg/L)的臭氧水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处理,发现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一定程度的氧化。随着臭氧水质量浓度的增大,羰基和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P<0.05);同对照组相比,10 mg/L臭氧水处理组的羰基和表面疏水性分别增加了121.09%和31.27%。总巯基含量和内源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5)。低质量浓度臭氧水处理后,凝胶强度、持水性以及不易流动水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凝胶网状结构更加致密有序;而经高质量浓度臭氧水处理后,凝胶强度、持水性显著下降(P<0.05),蒸煮损失增加,凝胶结构疏松、孔隙变大,凝胶中部分不易流动水转变为自由水,可能是高质量浓度臭氧水处理后引起的蛋白质氧化阻碍了凝胶有序结构的形成。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离子键和氢键含量下降,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综上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臭氧水处理可改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品质。3.未加热前,蛋白浊度、粒径和表面疏水性随着臭氧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内源荧光、活性巯基和溶解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由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可知,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蛋白聚集体数量增加,就整体而言,各处理组并没有发生强烈的蛋白聚集。经加热后所有实验组的最大荧光强度降低,表明加热使得蛋白结构发生变化,二段式加热荧光猝灭现象更加明显,其中10 mg/L处理组下降最显著(P<0.05);加热后,所有实验组的浊度、粒径和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溶解度明显减小;而活性巯基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组蛋白发生聚集而形成大量聚集体,一段式加热状态下的聚集体分布均一性和规则性较差(除7、10 mg/L处理组外),而二段式加热下的蛋白(除10 mg/L处理组外)聚集体形貌有序,大小均一。4.0、5、10 mg/L臭氧水处理蛋白样品一共鉴定到1019.0个蛋白,其中650.0个可定量。5 mg/L与0 mg/L处理组比较,筛出10个差异蛋白,其中9个表达量增加,1个表达量下降;10 mg/L与0 mg/L处理组比较,筛出10个差异蛋白,其中7个表达量增加,3个表达量下降;10 mg/L与5 mg/L处理组比较,筛出21个差异蛋白,其中20个表达量增加,1个表达量下降。与臭氧氧化相关的差异蛋白分别具有:蛋白结合、离子结合、大分子络合物结合、组成肌肉结构、水解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功能,臭氧水处理造成这些蛋白含量的差异化,可能是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和热聚集性能的原因。
其他文献
鱼肉在贮藏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因此,准确判断鱼肉的新鲜度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阳极氧化铝为基底,以13种p H染料为传感试剂,构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鱼新鲜度检测的比色阵列传感器。在传感器构建方面,研究了不同氧化电压、温度、电解液浓度和氧化时间对传感器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传感器基底的最优制备条件为电压15 V、温度20℃、硫酸电解液浓度为180 g/L、氧化时间45 min。对
近年来,人类将抗生素大量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在鱼体和环境中的残留,进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耐药菌的危害十分严重,它不仅直接影响动物产品的安全与卫生,耐药性细菌还会通过食物链向人体转移继而将耐药基因扩散于正常菌群,导致人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对细菌耐药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应用植物乳杆菌AJG1-4为目标菌,耐药性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本文以带鱼肌球蛋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和不同不饱和度的脂肪酸单一或共同作用对肌球蛋白聚集程度、凝胶特性、流变学特性、分子间作用力、红外光谱及SDS-PAGE的影响。旨在为淀粉-脂肪酸复合物在鱼糜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玉米淀粉直链含量和添加量的升高,肌球蛋白的粒径、浊度、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均显著上升。内源荧光光谱的最大荧光强度分别降低至2545、22
ε-聚赖氨酸盐酸盐(ε-p L)是具有较强抗菌作用的一种天然保鲜剂,但其抗氧化作用较差。酚酸是一类植物源天然抗菌剂、抗氧化剂,已被报道应用在食品加工和保鲜多个领域。本文以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为研究对象,分析没食子酸(GA),原儿茶酸(PA)和绿原酸(CA)三种酚酸对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的抑制活性,揭示它们与ε-p L的协同抑菌作用及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种复合保鲜剂,并探究其对冷藏海鲈鱼品质的影响,
本文以鲅鱼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不同浓度臭氧水漂洗鲅鱼鱼糜改善鱼糜的色泽和风味特性,然后研究臭氧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修饰及其对鱼糜凝胶性能和持水能力的影响,最后研究冻藏期间臭氧水漂洗的鲅鱼鱼糜的凝胶性能、持水能力及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的变化。该研究的开展旨在深入探讨臭氧氧化对鲅鱼鱼糜品质的影响,为臭氧在鲅鱼鱼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采用不同浓度臭氧水(0、2、4、6、8和10 mg/L)对鲅鱼鱼
血清白蛋白是人体内和动物体内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由于其溶解度较大、稳定性较好等特点,因此它们在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命活动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咖啡酸β-苯乙醇酯(Caffeic acidβ-phenethyl ester,CAPE)是咖啡酸的衍生物、蜂胶活性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咖啡酸具有更好地抗癌活性。CAPE载运体系及载运行为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开展基于血清蛋白载运CAPE体系构建和
海鲈鱼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而目前海鲈鱼以鲜销为主,加工方式较为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化菜品逐渐兴起。烹调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食材最终的品质、风味和营养价值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海鲈鱼为研究对象,选取背部肌肉,研究蒸制和炸制两种常见的熟化方法对海鲈鱼肌肉加工特性、风味品质及体外模拟消化
鳀鱼(Engranlis japonicus)是一种资源丰富且营养价值优良的小型鱼类,常作为生产鱼露的理想原料。鱼露在发酵过程中因地区和工艺的不同,其呈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本文以鳀鱼鱼露为研究对象,对鱼露在发酵过程中呈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同时研究鱼露在发酵时的蛋白酶活性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发酵时间下鱼露蛋白酶活性对呈味物质形成的影响;通过分离纯化技术筛选鲜味组分,鉴定鲜味肽的一级序列,将
储粮损失问题在我国十分严重,储粮品质指标数学模型能及时反映粮食相应品质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协助管理人员掌握储粮状态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关防治措施延缓粮食劣变,进而有效降低储粮损失。本文整合了稻谷储存品质判定指标(脂肪酸值、色泽、气味、食用品质以及真菌、害虫)模型的构建方法,讨论了不同模型的指标研究方法、模拟算法,关注了模型优化方法;对当前模型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展望,为今后稻谷品质指标模型研究与应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营养美味又方便的速食汤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国内的即食汤品以猪、牛、鸡及其骨汤为主,产品种类和风味较为单一。鱼汤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不仅口感醇厚、味道鲜美,富含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短链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等水溶性营养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滋补养生、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效。本文以鳕鱼为主要原料,蟹味菇为辅料,以传统的熬煮方式熬制鱼汤,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