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和比较口服丙酮酸盐糖液(PGES)与碳酸氢盐糖液(BGES)对45%血容量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胃肠和脏器功能以及生存率的影响;初步探讨口服丙酮酸盐糖液对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及可能机制,为无静脉补液条件下失血性休克的现场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异氟烷吸入麻醉(5%诱导,2%维持)后行胃造瘘置管及左侧股、动静插管。随机分为失血休克不复苏组(NR组,n=25),失血休克口服丙酮酸盐糖液组(PGES组,n=25),失血休克口服碳酸氢盐糖液组(BGES组,n=25)和手术对照组(NH组,n=25)。三休克组按全身血容量的45%分两次间隔15min放血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20-30mmHg水平,并持续30min制作致死性失血性休克模型。PGES和BGES组于失血休克后0.5h采用输液泵分别经胃造瘘管在6h内匀速输入2倍失血量的PGES或BGES,NR组和NH组不给予任何液体和药物治疗。各组于失血前、失血后0h、1h、2h、4h各时间点测定MAP及肝、肾、小肠粘膜血流量,并经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气及各脏器功能(ALT、Cr、CK-MB、iFABP)指标;于1h和4h时间点放血处死动物取肝、肾及肠组织分别测定过氧化指标(XOD、MPO、MDA)含量变化,并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口服补液组测定6h内胃排空率及肠吸收总量。另84只大鼠随机分为NR组(n=24)、PGES组(n=24)、BGES组(n=24)和手术对照组(NH,n=12),观察其失血后存活时间并进行24h生存分析。结果:失血休克后6h内PGES组的胃排空率及肠吸收总量均显著高于BGES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休克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及肝、肾、肠粘膜组织的血流量于失血后0h迅速降至最低点;与NR组比较,BGES组和PGES组大鼠失血后1h、2h、4h时MAP及各脏器血流量显著回升,且PGES组显著高于BG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脏器功能观察中NR及两口服补液组失血休克后1h、2h、4h的指标(ALT、CK-MB、Cr和iFABP)均分别显著高于失血前水平(P<0.01);失血后2h、4h时,PGES和BGES组的血浆ALT、CK-MB、Cr和iFABP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NR组(P<0.01),且PGES组明显低于BGES组(P<0.05)。失血后1h、4h点各休克组大鼠肝、肾及肠组织MDA含量、XOD和MPO活性均显著高于NH组(P<0.01);失血后4h点PGES组肝、肾及肠组织的各项过氧化指标(MDA、XOD、MPO)均低于BGES组和NR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生存分析显示NH组大鼠24小时全部存活,PGES组和BGES组大鼠的24h存活率显著高于NR组(45.8%比4.2%,P<0.01;20.8%比4.2%,P<0.05),且PGES组24h存活率显著高于BGES组(45.8%比20.8%,P<0.05)。结论:本研究在成功复制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口服补液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证明口服丙酮酸盐糖液能显著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水平,减轻各脏器功能损害、脂质过氧化损伤和酸中毒程度,从而改善生存。丙酮酸盐糖液复苏效果优于碳酸氢盐糖液,为其改良以往WHO推荐的HCO3-ORS配方,用于无静脉输液条件下失血性休克现场及院前救治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