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西方翻译界开始出现“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由此诞生。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女性主义和翻译理论结合起来,试图打破女性以及译者的从属地位,并且倡导译者发挥主体性来进行“创造性叛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倡导译者采取元文本添加、劫持和补充的翻译策略对原文本进行“重写”,以赋予其女性主义色彩。由此带来了新的视角,并且促进了女权运动的普及。自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进入中国以来,一批中国译者受到了这一理论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也有了“中国特色”。本论文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分析金·爱德华兹的小说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的施清真译本,以此更加深入地认识女性作家翻译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作品时体现的翻译理论和策略。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主体部分的第一章介绍了写作背景、写作动机和写作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以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第三章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三种主要翻译策略。第四章是基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策略对《不存在的女儿》的施清真译本进行研究,探究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此译本中的体现,以及译者主体性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中国化。第五章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概括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有女性主义色彩文本所起到的作用。并认识到中国译者应当从辩证的角度看待这一理论,根据文化背景以及国情应用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