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实践研究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hu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水平决定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我国青少年肥胖和营养不良等营养健康问题在社会普遍出现没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是我国营养教育的重大缺失和普遍的营养认识误差。虽然我国在多个领域逐渐重视营养教育,但是目前在中小学阶段还没有统一的指导营养教育的教学大纲类文件,我国中小学阶段也没有专门开设与营养健康有关的课程。基于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利用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开展营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的营养知识结构和内涵的有效途径,对帮助高中学生提高健康水平、实现全民健康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在了解了国内外目前的营养教育研究现状和S中学营养教育现状后,在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能有效增进学生营养知识的生物学教学方式,同时探索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意义和教学效果。以淮北市S中学高一年级同一生物老师带教的4个综合素质水平相当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104人)和对照班(107人)。实验研究开始之前对研究对象进行KAP现状调查并结合教师访谈结果设计可行的教学计划,然后在实验班的生物学教学中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营养教育渗透,在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最后对渗透营养教育后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这五个维度进行对比性评价。前期调查显示在学生中存在低体重、肥胖和超重的不良体质状况;许多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较为单一,学生的营养知识普遍匮乏;选取的研究对象中多数同学有不良饮食习惯。在生物学教学中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施行为期一学期的营养教育渗透计划后发现学生的体质情况有轻微改善;实验班的营养知识水平要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态度表现更端正,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更强;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善。经过一学期的生物教学之后,不管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的学生,喜欢生物的学生数量超多一半,但是实验班的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成绩提高速率更快。研究结果说明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是可行和有效的。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是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营养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端正学生健康生活态度的又一途径;是改善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有效方式;不仅有利于改变学生的生物学习态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课程学习成绩。最后结合实验研究过程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提出建议:渗透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分清教学目标的主次,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渗透形式可不拘泥于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篮协的实体化改革,篮球裁判员成为了中国篮协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如今,山东篮协紧跟中国篮协的脚步,不断地进行改革,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山东省作为体育大省之一,篮球联赛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篮裁判员的执裁水平和判罚尺度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到比赛的胜负。据调查发现,参加山东省举办的省级篮球联赛至少为一级裁判员,且一级裁判员是省级联赛的主力军。因此,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篮球一
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师生所处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对实现教育目的有利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为了满足新课改和新课标的要求,紧随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潮流,乡土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利用研究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将乡土课程资源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补齐教材使用短板,丰富乡土课程资源研究,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乡土课程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最具生物学科性质的,结构与功能观作为生命观念的内容之一,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也成为生物学教学中的关键一环。本研究对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一个系统没有合理的内部结构作为支撑,就无法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发挥出既定的功能,因此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结构与功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行为、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这就需要实现教学合一,构建师生共同体。依照新课标,本研究尝试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并探讨其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达到过程及结果并重的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本研究尝试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分为四阶六段:第一阶课前任务,也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段:“
农村小规模学校自2012年撤点并校得到保留和恢复后,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教育有了更高层次的最求,作为教育金字塔底端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毫无疑问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农村教育的一种特殊形态,在保障儿童就近入学,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因其地处“农村”、学校规模“较小”等原因催生出学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把它称作“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最无形的竞争,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根基,而课程改革则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最直接的产物便是教材,因此,编写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这是一个知识不断发展、信息不断增速的时代,各学科不能完全覆盖知识信息,要求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必定依赖于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有效教学,因而基于学科的重要概念的教学至关重要,并以此实现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体系的学习进阶,完善学生对于生物学的科学概念的建构。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1“细胞代谢”主题为例,对本主题中的重要概念以及学习进阶进行研究,并且设计出有关重要概念的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不同国家对人才更加重视,随之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以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这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普通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有助于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对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目的在于推动有关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发展,提升生物学教师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
随着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使用,教师们在设计和组织单元教学任务时越来越注重大概念和重要概念的教学,力图促进学生生物学概念的构建和运用。概念图是由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诺瓦克(Joseph D.Novak)所创设的用于表示概念知识的图示工具,将同一主题下的相关概念通过连线及连接词连接起来形成有意义的命题,从而将大概念、重要概念联系起来形成具有学科逻辑体系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概念学习。因此,本研究
当前,为了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础教育迎来了新一次的课程改革,2017版的课程标准中确立了新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2019年,根据新版课程标准编写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系列教材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已经投入使用,在新旧教材交替之际,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解读新教材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探索新教材的特色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必修2模块为例,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