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改变,国民党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日军则将军事进攻的重点转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政经济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广泛的、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在大生产运动的过程中,中共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动员。具体包括:广泛的宣传动员,在通过典型示范,发挥领袖人物、劳动模范等的榜样作用的同时,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如报刊杂志、标语口号、文艺作品等大力宣传大生产运动对争取抗战胜利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深入的思想动员,采用社会教育、说服教育等方式增强群众对大生产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心理认同感;有序的组织动员,通过组织生产运动委员会,统筹党组织在政治动员中的核心作用和群众组织的辅助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大生产运动提供不竭的动力。有效的利益动员,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基础上,满足群众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实现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在行之有效的政治动员的基础上,大生产运动成效显著,不但打破了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更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延安大生产运动过程中所进行的政治动员,对于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和政治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准确把握转型期群众的心理变化发展状况,采用多元化的政治动员手段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