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梯田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发挥着农业生产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双重功效,因而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黄土高原基本农田的组成部分,梯田是地理国情调查的一项关键内容,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梯田动态变化对于梯田建设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常规的农田提取不同,由于梯田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复杂的地形环境(黄土墚、黄土峁等),需要避免和和川台地区农田的混淆,同时梯田受作物生长的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梯田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发挥着农业生产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双重功效,因而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黄土高原基本农田的组成部分,梯田是地理国情调查的一项关键内容,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梯田动态变化对于梯田建设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常规的农田提取不同,由于梯田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复杂的地形环境(黄土墚、黄土峁等),需要避免和和川台地区农田的混淆,同时梯田受作物生长的不同状态或退耕还林还草的影响较大。传统的基于像元的分析方法只能利用光谱数据,难以避免“同物异谱”与“异物同谱”现象,不易从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出来。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影像中蕴含的多层次语义特征,为遥感信息提取开辟了新的途径。鉴于此,本文利用哨兵二号卫星影像与地形数据,联合遥感影像波谱优化组合和地形特征参数,提出一种面向黄土高原梯田的深度学习提取方法,并在甘肃省祖厉河流域研究区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构建了一套梯田语义分割样本数据集。本文以哨兵二号光谱影像与中分辨率DEM数据为基础,将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与高程信息衍生出的坡度、坡向、曲率合并生成不同的输入数据组合,并通过数据增强技术扩充样本数据集。该过程中,本文将两种不同的图像裁剪方案分别应用在了训练阶段与测试阶段,最终生成了5919组图像块,为后续的模型训练奠定了基础。(2)基于改进的U-Net语义分割网络进行梯田识别。针对黄土高原梯田复杂的地势条件与植被覆盖类型,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波谱优化和地形分析的改进深度学习模型。其中,波谱特征用于对梯田纹理、植被的检索,地形分析解决与非梯田农田的混淆。为了联合不同的特征,本文构建了一种添加金字塔压缩注意力模块与多级特征注意力上采样模块的改进U-Net模型。编码器阶段通过多尺度空间信息增强特征提取能力,同时在解码器中利用不同层次的特征,为恢复空间分辨率的过程提供辅助信息。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增加梯田信息提取结果的完整性,获得更为平滑的、符合实际的边界。且在交并比和总体精度中分别得到66%及91%的提取效果,优于常用的U-Net、FCN、Deep Lab V3+等模型。此外,单独使用光谱影像或者地形特征在梯田提取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劣势,川台农田或山坡中非梯田的区域出现较多误分。而结合光谱与地形特征的数据则具有明显提升,尤其以红光、绿光、蓝光、坡度、坡向、曲率组成的六通道数据组合取得了最佳提取效果。(3)使用最优训练模型完成祖厉河流域的梯田信息提取,定量分析了模型在不同地形与植被环境下的提取效果,并进一步进行了模型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空间泛化能力,对位于黄土墚、黄土峁或处于留茬地、在耕地等状态的梯田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提取效果。但在退耕还林草区域难以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大部分的漏分误分皆来源于此。
其他文献
为维持最优产量,化学氮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且用量持续增加。大量的氮肥投入和低效率的氮肥利用导致土壤氮素通过径流携带进入水体或以气体形式排放到大气,对水和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农田是氧化亚氮(N2O)和氨气(NH3)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N2O作为重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之一,还是破坏平流层臭氧的主要物质;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可与大气中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形成铵盐,从而造成颗粒物污染,导致局部雾霾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渐深入,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区域之间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愈发频繁,由此对物流也产生了更多的需求。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复合型产业,融合了信息、仓储、运输、货代等产业,在吸纳就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国省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空间发展状况和驱动因素缺乏全面的认知。因此,对中国大陆31个省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具有重要
祁连山北缘断裂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最重要的主控边界断裂之一,自早古生代发育到逐渐形成,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活动,直至全新世期间仍在持续活动。其活动速率具有较大争议,其活动特征(速率与历史)一直受到关注。目前关于北缘活动速率得到了两种不同的认识(高速率或低速率),两种速率反映了祁连山整体抬升模式与逐步拓展模式两种不同的隆升模式,指示了两种不同的地壳变形特征与地壳缩短速率的空间分配,因此解决该争议的一个关键
横断山地区联结着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交错排列着高原、山地、河谷和盆地等地貌类型组合。处于我国第一二两级地势阶梯的转折部位,地势自北而南倾降。积雪是横断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横断山地区季节性变化最大的下垫面。冰雪融水是横断山地区及其下游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因此通过确定不同下垫面阈值,改善传统阈值的积雪高估低估现象,提高积雪识别精度,进而更准确的探究横断山地区积雪状况,显得尤为迫切。而横断山地
随着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的物流发展需求。物流枢纽作为物流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对整个物流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低碳运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物流枢纽节点选择及布局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综合物流枢纽节点选择及布局优化的模型,设
城市轨道交通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有着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低、运行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承载客流量大、能够缓解城市拥堵、减轻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压力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日常出行的选择。如今部分大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初步形成并逐渐向网络化运营阶段迈进,这就导致运营网络中的站点存在由于外界破坏或者设备故障等原因发生故障,这种故障都有可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迅速传播扩散,造成严重的后果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步入网络化运营时代。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会造成站点停摆、运营中断的情况,甚至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大范围瘫痪。因此,研究随机中断事件下的轨道交通网络抗毁性,可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参考,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奠定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第四纪气候演化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冷暖波动频繁,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发生,前人研究认为,中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学特征很好的记录了古气候的一系列变化。但是黄土高原西部临近沙漠源区,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地带,该区域黄土沉积物的磁学特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更为复杂,同时前人对于该区黄土气候记录的研究,相比黄土高原中部地区较薄弱,因此对该区黄土磁学特征进行研究并重建其古气候记录显得尤为重要。兰州盆地
大型河流的形成发育与流域地貌演化过程一直是地貌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测年和物源示踪技术的发展,学术界对河流形成发育研究已上升到讨论全流域水系格局的演化过程,但仍然面临水系重组模式单一和演化过程细节不充分两大薄弱环节的挑战。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建立不同地貌发育阶段下水系格局间的联系。黄河上游深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形成西北-东南延展的拉加峡谷,将兴海和若尔盖盆地贯通。该段黄河横跨东昆仑断裂带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因其具有较强的时空压缩能力,显著提高了区域可达性,加快了区域间要素资源的流动,进而推动了城市群经济结构调整和集聚,对城市群的空间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2021年国家“十四五”交通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国家城市群1-3h等时圈的建设,而兰西城市群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西北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水平不足。通过对高铁开通运营前后研究